3月16日,我国第一部《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在京正式发布。专家指出,该指南是对心血管病特别是冠心病诊治理念的一次重要更新,贯穿了规范和强化冠心病二级预防,即预防心梗、猝死等心血管终点事件的主线。
据中华心血管病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科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高润霖院士,北京协和医院方圻教授等专家介绍,该指南主要参考了美国、欧洲等制定的同类指南,但并未照搬,而是吸纳近期发表的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同时结合了我国的实际情况。与国外指南相比,中国指南体现了4个不同点:把针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两个治疗目标,即预防心梗、猝死等心血管终点事件和改善症状两类药物分开,然后进行1~3级推荐;将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诊治纳入“特殊诊疗”加以规范和引导;推荐所有的冠心病患者使用血管转换酶抑制剂以减少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建议把长效钙拮抗剂作为初始药物而不是替代药物使用。
高润霖指出,目前我国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治存在过度诊断和漏诊两种谬误,如一些医生在没有进行任何无创检查的情况下,就给疑似心绞痛患者实施冠状动脉造影,致使某些医疗单位冠状动脉造影的阳性率不足50%。努力推广和贯彻指南,无疑将规范和提高心绞痛诊治水平,进而改善冠心病的预后。
据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与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合作,获得了中国《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抽印本版权。此外,合作双方还将组织多个城市的专家下基层,开展指南的巡讲和推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