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佩乐能为白色冻干粉末,溶解后为清澈无色液体,无可见颗粒物。佩乐能适用于18岁以上的慢性丙型肝炎以及18岁以上的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中。
佩乐能是
2000年及2001年第一个通过欧盟和美国FDA批准的小分子量(12KD)的聚乙二醇干扰素,小分子量设计,既能使其不至于从肾脏中“漏出”,从而减少注射次数(每周注射一次);又能保证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同时,佩乐能按照不同体重制造了多种规格的注射剂,从而减少大剂量带来的不良反应,增强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佩乐能(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剂),是治疗乙肝的长效干扰素,多用于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佩乐能能有效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进一步消灭体内的肝炎病毒,从而达到肝病转阴的效果。
佩乐能(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可用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可以一定程度上杀死病毒,抑制病毒复制,控制病毒蔓延的功效。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佩乐能并不能达到彻底清除病毒的功效,且长期用药会产生很大的副作用,比如注射部位疼痛/炎症、疲乏感、寒战、发热、压抑感、关节痛、恶心、脱发;还会出现瘙痒、皮肤干燥、不适感、出汗增加等等。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是重组人干扰素α-2b与单甲氧基聚乙二醇的一种共价结合物,其平均分子量约为31300道尔顿。重组人干扰素α-2b是通过人类白细胞的干扰素α-2b基因在重组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的。
体外与体内研究结果提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的生物活性来自于其结构中的重组人干扰素α-2b部分。干扰素通过与细胞表面特异性细胞膜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其它干扰素研究结果提示干扰素具有种属特异性。在某些灵长类动物中,如恒河猴,在给予人1型干扰素后具有药效学反应。干扰素一旦与细胞膜结合后,可启动一系列复杂的细胞内过程,包括诱导某些酶的表达。这一过程至少部分是细胞对干扰素发生反应的原因,包括在感染了病毒的细胞内抑制病毒复制、一直细胞增殖以及增强巨噬细胞吞噬活动、增加淋巴细胞对吧细胞对特异性细胞毒性等一系列免疫调控活动。任何一个或所有这些反应都与干扰素的治疗作用有关。
重组人干扰素α-2b在体内和体外均可抑制病毒复制,其抗病毒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改变宿主细胞的代谢有关。此作用可抑制病毒复制,或病毒复制后使子代病毒不能离开细胞。毒理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在临床试验中未观察到不良事件,在猴毒性研究中也未观察到。在猴毒性研究中出现的明星毒性包括白细胞减少症。未进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生殖毒性研究,但研究结果显示干扰素α-2b可导致怀孕的灵长类动物发生流产,因此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也可能具有类似的作用。在啮齿类动物和猴急性毒性试验和亚急性毒性试验,体外遗传毒性试验,围产期生殖毒性试验中,单甲氧基聚乙二醇未见毒性。
百济药师温馨提醒:尚未对此患者人群的应用经验,因此不推荐儿童或年龄在18岁以下的青少年应用佩乐能。更多详情,请咨询百济药师400—101—6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