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白蛋白是具有黏性、胶质性的物质,在人体内遇到重金属离子时,会自动与重金属离子结合,由排泄系统排出体外,起到解毒的作用。因此,食用含白蛋白丰富的食物,可避免重金属离子的吸收而中毒。白蛋白对胃壁还有保护作用。
白蛋白又称清蛋白。是一类不被50%饱和度的硫酸铵溶液沉淀的球状蛋白质。存在于动物组织、体液和某些植物的种子中。其分子量较低,溶于水,易结晶。在中性溶液中加热即沉淀或凝固。其重要代表是血清蛋白、乳清蛋白、卵清蛋白、麦清蛋白、豆清蛋白及有毒的蓖麻蛋白。人血清(或血浆)清蛋白占血清蛋白质的55~63%,是血清中少数不含糖的蛋白质之一;分子量67500道尔顿,有584个氨基酸残基和高净电荷(等电点4.9);与水、Ca2+、Na+、K+、脂肪酸及胆红素都有较好的结合能力。
白蛋白(清蛋白)其主要功能是调节血液的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的75~80%靠清蛋白维持,血浆清蛋白浓度过低时,其胶体渗透压下降,可导致组织间隙潴留水分过多,呈现水肿。临床检验 清蛋白时在尿中发现的清蛋白常表示肾的某些病变。人和牛的血清清蛋白含有16%氮,又易于得到高纯度的结晶,用作测定时的标准蛋白质。乳清蛋白和卵清蛋白的分子量约为血清清蛋白的2/3,各含一个寡糖基,属于糖蛋白。
关于荧光法研究司帕沙星与白蛋白的作用
用荧光光谱法、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水溶液中喹诺酮类药物司帕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鸡蛋白(CEA)的相互作用,求得它们间的结合常数为K鸡=8.29×106,K牛=4.41×107;结合位点数分别为n鸡=0.588,n牛=0.793,并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测定了司帕沙星与两种血清白蛋白相互结合时其给体-受体间距离(R鸡=1.99 nm,R牛=2.09 nm)和能量转移效率(E鸡=0.766,E牛=0.714).
实验表明,随着温度升高,BSA及CEA的猝灭曲线斜率降低,证实了司帕沙星与BSA和CEA的相互结合作用为单一的静态猝灭过程,其作用机制属能量转移机制.通过两种血清白蛋白与抗菌药物司帕沙星结合反应,探讨了药物司帕沙星在生物体内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作用机理.(以上资料来自: 张海容,郭祀远,李琳等.荧光法研究司帕沙星与白蛋白的作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1,21(6):829-832.)
百济药师温馨提醒:白蛋白的临床意义如下:
1、增高:主要由于血液浓缩而致相对性增高,如严重脱水和休克、严重烧伤、急性出血、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
2、减低:见于肝硬变合并腹水及其他肝功能严重损害(如急性肝坏死、中毒性
肝炎等)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
糖尿病、严重出血肾病综合征等。当降低至25g/L以下易产生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