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它的主要特征是骨矿物质含量低下、骨结构破坏、骨强度降低、易发生
骨折。疼痛、驼背、身高降低和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性表现。但有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疾病早期常无明显的感觉。骨质疏松性骨折是脆性骨折,通常在日常负重、活动、弯腰和跌倒后发生。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直接后果,轻者影响机体功能,重则致残甚至致死。常见的骨折部位是腰背部、髋部和手臂。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对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鼓励老人服用各种奶制品。一些老人在饮牛奶后会出现腹胀和腹泻等不适,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经过特殊加工的无乳糖牛奶或者饮用酸奶。
我们还要积极鼓励老人在体力允许,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到室外进行力所能及的锻炼。同时皮肤在阳光照射后能够产生维生素D,从而改善体内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状态,有利于钙的吸收。
双膦酸盐有助于抑制骨质流失,提高骨密度。但人体在吸收药物时有局限性,因此,服用时一定要注意:
1.避开饭点:双磷酸盐对食管、胃肠道黏膜有刺激性,进食后会出现烧心、恶心等症状。因此,吃双磷酸盐要避开饭点,而且服药半小时内不要喝果汁、牛奶、咖啡等。另外,这类药物吸收率很低,如果每天只服药一次,最佳方法是清晨饭前半小时,用大量温水送服。
2.不能平卧。服药后平卧,这也会加重对食管的伤害,因此,服药后30分钟内保持站立或坐姿。
3.定期查骨质。研究显示,服双磷酸盐4年以上,可能增加骨折风险。因此,长期服药的人,半年或一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