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常见于女性,表现为面部皮肤出现局限性的点片状褐色斑,斑色深浅不一,不高出皮肤,扪之不碍手,虽无自觉症状,却影响其容貌外观。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中青年职业女性来门诊求治者颇众,余在临床中用调肝肾化瘀通络法治疗女性黄褐斑,收效甚佳。
中医古代文献中所载“面”“黑”等与本病相似,如《诸病源候论》曰:“夫血之行,俱荣表里,人或痰饮渍脏,或腠理受风,致气血不和,或涩,或浊,不能荣于皮肤,或变生黑。”《医宗金鉴?外科心法》云:“如尘之暗,原于忧思抑郁成”,《外科正宗?黧黑斑》曰:“黧黑斑者,水亏不能制火……火燥结成斑黑,色枯不泽”。肝肾同源,精血互生,在病理状态下则互耗互损,结合临证分析,本病多因忧郁伤肝,郁火灼阴下耗肾水;或肾精亏耗,肾水不足,肝失润养,致血行滞涩不畅,阴血不能正常运行,络脉瘀阻所致,因此各种内外因素,致肝肾功能失调,血瘀络脉,面颊失养是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临床所见,患者常伴有胸胁满闷,心烦易怒,月经不调,腰肢酸软,半产漏下等肝肾不调诸证亦与病机相符合。
肝郁络瘀型 常见于青年女性,面部褐色斑较浅,病程较短,伴有胸胁满闷,乳房胀痛,心烦易怒,经前色斑加深,月经先期夹有血块,或经色暗黑,或半产后,舌红口苦,脉弦数。
肾虚夹瘀型 常见于中年女性,病程较长,面部色斑较深,多伴有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失眠多梦,耳鸣,目睛干涩,心烦易怒,盗汗咽干,舌红苔少,脉沉细等。
临床上以上两类黄褐斑患者最为常见,约占同类患者就诊数的85%以上,在治疗中,肝郁络瘀型以调肝疏肝为主兼以滋肾,肾虚夹瘀型以滋肾益肾为主,兼以调肝,虽治法上各有偏重,实则是在辨证的前题下,肝肾同治,化瘀消斑,这是治疗本病的关键。百济药师提醒:治疗期间,患者不宜过食辛辣原味,注意保持睡眠充足,心情舒畅,有助于提高疗效,消斑之方5剂为1个疗程,间断2日再服,一般2~3个疗程即可收到明显治疗效果,以斑色明显变浅,不影响大体外观为度,余者饮食生活调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