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原料药致癌事件后,华海药业命运实现大逆转?

今天(8月20日),国家药监局公示国家药典委《缬沙坦国家标准修订稿》,如果相关企业未在规定期限内反馈反对意见,则《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缬沙坦项目下,将增加生产要求——“必须对生产工艺进行评估以确定形成N-亚硝基二甲胺的可能性”“必要时,需对生产工艺进行验证以说明在成品中N-亚硝基二甲胺的含量符合规定”,以及相应的检查手段;限度不超过千万分之三。
这意味着,此前在业界引起巨大争议的华海缬沙坦原料药致癌事件,出现大反转。原本因自检原料药含有致癌物N-亚硝基二甲胺,而处于劣势的华海药业,一改颓势,将迎市场利好。而缬沙坦国内30亿规模市场,将迎来震荡。

因为华海药业,一种物质——N-亚硝基二甲胺(NDMA)引起行业内外注意。
7月5日,欧洲药品管理局(简称“EMA”)发布公告称,检测出浙江华海公司所生产缬沙坦的原料药产品中,含有一种名为N-二甲基亚硝胺(NDMA)的致癌物质。在审查期间,欧盟各国正在积极召回问题产品。
随即华海药业发布公告,承认缬沙坦原料药在生产工艺会产生含量极微的基因毒性杂质。并表示正积极与各监管机构进行主动沟通。同时,公司已主动暂停市场供应,等待各官方的调查结果。本次事件有可能会涉及赔偿要求,具体视与客户签订的供应协议、质量协议和其他相关交易文件协商而定。
缬沙坦片/胶囊是我国应用广泛的高血压药,因而,虽然华海药业称相关产品尚未在国内开始销售,但对市场的打击却是巨大的。加之,当时距离华海药业的缬沙坦片,凭借“已在欧美上市,使用境外数据申报,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在国内获批上市(6月4日),刚满一个月,甚至有业内人士评价此事“打脸一致性评价”。
此后,各级药监部门督促召回,并上线扫码查询功能,以便公众及时掌握正在使用的缬沙坦药品是否属于召回范围。
据国家药监局新闻发言人7月29日,就华海药业缬沙坦原料药含NDMA杂质问题进行说明时表示,截至7月23日,华海药业已完成国内所有原料药召回工作。仅涉及重庆康刻尔制药、海南皇隆制药、哈尔滨三联药业、江苏万高药业、山东益健药业5家药企的产品。
第二天(7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出通知,这5家药企,涉及召回的含华海药业缬沙坦原料药药品在临床上全面遭禁。

缬沙坦是一种非肽类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在沙坦类药物中销量,数据显示,国内缬沙坦片及胶囊市场近30亿元。据米内网统计,公立医疗机构销售额达18.8亿元,其中原研诺华占74%左右的市场份额。
本土企业中,据健识君此前统计,目前生产缬沙坦产品的,有48家,不乏浙江华海、鲁南贝特、北京诺、华润赛科、辰欣药业等知名企业。
据华海药业公告,此次召回源于2018年6月15日,公司对缬沙坦原料药生产工艺进行的优化评估。其间,华海药业发现并检定其中一种未知杂质为亚硝基二甲胺(NDMA)。该杂质(NDMA)是缬沙坦原料药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使用现行注册工艺产生的微量杂质,公司生产工艺均经过相关国家药监部门批准,符合法规标准。

而这种情况,显然,并不仅存在于华海药业。
8月11日,润都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接台湾地区客户生达制药公司通知,生达制药公司将本公司供应的缬沙坦原料药送第三方单位检验,检出极微量N-亚硝基二甲胺(NDMA)成分。
8月5日,天宇股份发布公告称,其出售给台湾宇直泰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宇直泰”)的缬沙坦原料药中,有2批在台湾食药署的清查和检验中被检出含有NDMA。
这从某种层面上证明,生工艺符合国家药品监管部门规定,并不意味不会产生NDMA或其他未知杂质。而此次国家药典委员会修订缬沙坦国家标准,也势必倒逼相关企业自查产品,并主动升级工艺,避免产生NDMA。
而已经认识到问题所在,并表态“将进一步完善基因毒性在研发、工艺变更阶段的评估体系,健全‘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研究与风险评估’指导文件,指导含有警示结构基因毒性杂质的研究和控制,不断提高产品品质、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华海药业,引领了次洗牌,并将迎来利好。
来源:健识局 作者:木木
本文为转载,我们不对其内容和观点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