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妹1,2,冯改利1,宋莎莎1,蔡宝昌2
(1.陕西中医学院, 陕西成阳 712046;
2.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 210046)
五酯软胶囊的主要成分是南五味子醇浸膏,本品能降低血清丙氨基酸氨基转氨酶,临床上用于慢性
肝炎丙氨酸氨基转移升高者。本文就南五味子药理学角度,探讨醋制对其保肝作用的影响。
南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华中五味子 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主要分布在陕西、河南等地,性味辛、苦、温,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功效,主要用于久嗽虚喘、梦遗
滑精、内热消渴及心悸
失眠等症,现代医学常用于急慢性肺部疾病、急慢性肝炎、
神经衰弱等治疗具有良好作用。目前临床应用及2005版药典多以生南五味子及醋制南五味子为主,而南五味子生用以敛肺、止咳、止汗为主,醋制后可增强保肝作用。
现代化学研究表明,南五味子主要有效成分为挥发油、木脂素、有机酸、多糖、脂肪酸等,不同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是不同的,且与药效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木脂素类成分均有降低肝炎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的作用,以五味子酯乙作用最强,其次为醇乙、丙素、乙素、甲素、酯甲和醇甲。
有研究表明,醋蒸南五味子中总木脂素的含量为5.87%,高于生品(4.05%),木脂素作为南五味子的有效部位,其含量及成分比例的改变必将引起药效的改变。故本文以小鼠急性肝损伤为模型动物,通过对醋南五味子醇提取物及南五味子生品保肝作用的对比研究,为进一步说明醋制南五味子的炮制增效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1 实验材料
1.1 动物 健康ICR小鼠70只,体重(20±2)g,雌雄各半。
1.2 药物 南五味子药材购于陕西柞水医药公司,经本校生药教研室王继涛副教授鉴定为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四氯化碳(CC1
4)为分析纯,I临用时配制成0.1%的CC1
4花生油溶液。乙醇为分析纯。辅料醋为市售食用米醋。
1.3 仪器 KDC-160HR高速冷冻离心机(科大创新股份有限公司中佳分公司);XD811C生物化学分析仪(泸州迅达医疗仪器公司);BP211D型电子分析天平(德国 Sartorius公司);HH—W恒温水浴箱(恒丰仪器厂)。
2 实验方法
2.1 醋蒸南五味子的制备 取净南五味子1kg,加米醋0.3 kg拌匀,闷润1h后置不锈钢锅内加热蒸制3h至醋被吸尽、表面呈紫黑色或黑褐色,取出干燥,即得醋蒸南五味子炮制品0.94 kg。每净南五味子100kg,用米醋30 kg。
2.2 样品溶液的制备
2.2.1 醋蒸南五味子醇提液的制备 称取醋南五味子 500 g,碾碎,加6倍80%乙醇提取3次,每次1 h,滤过,回收并挥干乙醇,浸膏加水配500 mL混悬液,将其等比稀释为2.5 g/kg,5 g/kg,10 g/kg溶液。冰箱放置,备用。
2.2.2 生南五味子醇提液的制备 同法制得生南五味子 10 g/kg溶液。冰箱放置,备用。
2.3 动物实验方案 ICR小鼠7O只,随机分为六组,每组各l2只。即正常组、模型组、醋蒸南五味子大剂量组 ( 1O g/kg)、中剂量组(5g/kg)、小剂量组(2.5g/kg) 及生品组(10kg)。给药容量均为0.1 m L/lOg,每日灌胃给予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10 mL/kg生理盐水,灌胃给予各给药组小鼠相应剂量的样品液,连续给药7d,末次给药24h后,给予除正常组外的各组小鼠腹腔注射0.1%的CC14花生油溶液 10m L/kg。17h后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定量稀释,测定血清中ALT、AST值,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数据处理采用 SPSS软件系统。实验方案见表1。
3 实验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ALT、AST值均明显增加,生品组及醋制南五味子小、中、大剂量组小鼠血清中ALT、AST值与模型组相比较均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其中以中剂量和大剂量的结果更为显著(P<0.001),且在给药剂量相同的条件下,醋制南五味子作用强于生品南五味子,见表1。

*与正常组比较, P<0.05;与模型组比较, **P<0.01,***P<O.001。
4 讨论
应用CC14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是一种经典方法,模型的病理学表现为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病毒性肝炎的肝组织病理变化极相似。AIT、AST均属于非特异性细胞内功能酶,正常时血清内含量很低,当肝细胞受损伤,肝细胞膜通透性亢进,其活性迅速增加。经CC14处理后,小鼠血清ALT、AST均显著升高,表明此时小鼠肝细胞已经损伤,模型复制成功。预先灌服醋制南五味子醇提液后再腹腔注射CCl4,则小鼠血清ALT、AST均显著低于CC14模型组,表明醋制南五味子醇提液增强了小鼠肝细胞抵抗 CC14毒性的能力。且与生品相比,醋制南五味子组的保肝作用较强。但其具体的保护作用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收稿日期:2008-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