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体力劳动逐渐减少,能量摄入多于消耗,致多余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存于体内,日益增加的肥胖人群已成为全球性严重的医学和社会问题。2002年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美国31%的成年人达到肥胖的诊断(BMI≥30Kg/m2,WHO标准)[1]。有研究显示2006年美国15.5%的儿童和成年人被诊断为肥胖症,这个数据较30年前增加了3倍多[2]。肥胖发生的同时往往伴随着糖代谢及血压的异常,导致心血管病和
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由于肥胖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为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发生,故对体检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1年5月某单位职工健康体检资料,共971名,男性379名,女性592名,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3.3±3.2岁。
1.2研究方法及标准
1.2.1测量身高体重测量身高时要求脱鞋;测量体重前排空大小便及脱鞋和外套。
1.2.2体质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2(m)。根据2003年《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用)》推荐的诊断标准,BMI 18.5-23.9kg/m2为正常,BMI 24.0-27.9 kg/m2为超重,BMI≥28kg/m2为肥胖。
1.2.3测量血压(Bp)用水银柱式
血压计测量血压,在静息15min后测量右臂肱动脉压,血压按收缩压和舒张压表示,
高血压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1.2.4生化指标测量方法和判断标准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6.1mmol/L为血糖偏高,采用己糖激酶法,使用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0软件处理数据。超重、肥胖率及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均用百分率(%)表示,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性别组超重、肥胖情况结果显示某单位参加健康体检的971名在职员工中,超重率为33.0%,肥胖率为4.3%;女性组超重率显着高于男性组(38.2%,24.8%),女性组肥胖率也显着高于男性组(5.4%,2.6%),见表1。
3讨论
本研究显示,某单位女性职工的超重和肥胖患病率显着高于男性,分析其原因可能为:与雌激素有关,雌激素水平升高促进脂肪的合成,如长期口服
避孕药物的妇女体重更易增长;女性的妊娠过程和更年期也是导致女性肥胖的重要因素。结果还显示,总体人群和不同性别组的超重、肥胖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呈增加的趋势,与文献报告一致[3-4],主要原因有:随着年龄增长,社会地位改变,社会应酬相应增多,加之工作得心应手,生活条件改善,使能量摄入过多;男性中年或女性绝经期后,内分泌功能减退,基础代谢率下降,以车代步多,主动运动少,机体能量消耗减少。
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肥胖可导致心脏肥大,心输出量、心搏出量和心肌负担增高。近10年来我国人民BMI与血压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基线BMI每增加1,高血压危险5年内增加9%[5]。本研究也显示,在男性组和女性组,高血压患病率均随BMI的增加而呈增加的趋势,提示超重、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本统计资料肥胖组高血压21人,患病率65.6%,明显高于正常组22.2%,与文献报道相符合[6]。
肥胖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体积增大,更易促进胰岛素抵抗的发生,而胰岛素抵抗可成为糖尿病和高血压发生的共同生理病理基础[7]。本资料显示,肥胖组中高血糖6人,发生率18.8%,显着高于正常组的6.5%,与文献报道一致[8-9]。2007年一项全国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分析显示,1999至2004年和1976年至1980年相比,每100人额外增加了3.75例糖尿病患者,并估计在这个糖尿病群体中,27%的糖尿病患者是肥胖和超重人群[10]。
因此,避免超重、肥胖的发生发展,是早期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的重要措施,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如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使人们充分意识到肥胖对健康的危害,自觉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合理营养,健康饮食,做到低盐低糖低脂肪,少吃动物内脏,少饮酒,多吃蔬菜水果,多做有氧运动。同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早期发现超重人群,对BMI≥24Kg/m2的人群进行干预并检测相关疾病,特别是对40岁以上的人群进行体重、血压、血糖等监测,预防体重过度增长,早期发现糖尿病,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参考来源:超重、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关系的调查研究,邱建秀,中国保健营养2014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