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的视网膜结构对人的眼睛是非常重要的,视网膜中最重要的部位称为黄斑,黄斑部含有丰富的叶黄素,因此而得名。它的中央有一个小凹叫做黄斑中心凹,中心凹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部位,也是最关键的部位,它主要是起到精细视觉的作用,区别各种各样的颜色,包括读书、看报、看电视,看远方的物体,都是靠视网膜中的黄斑区域,一旦黄斑损伤,人的中心视力就会严重下降。黄斑在整个视网膜中的区域非常小,但是所处的位置非常中间,作用又十分重要。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又称为老年性黄斑变性(AMD),
老年性黄斑变性已成为非常重要的老年人的致盲原因,西方发达国家引起50岁及以上人群重度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球成人致盲的首要疾病之一。
老年性黄斑变性有时发展得很慢而使你察觉不到视力的改变,有时却进展迅速。它不会引起疼痛,但会剥夺您识别眼前物品的能力。通常多为一眼先发病,起初常被忽视。一眼具有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患者,5年内另外一只眼有40%的几率也发展为该病。
病理改变
主要病理改变是黄斑区视网膜色素上皮增殖、萎缩、脱离,最可怕的是出现视网膜下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膜,这些不健康的血管膜容易破裂、出血及形成
瘢痕。新鲜的出血是鲜红色的,时间一长就会变成暗红色。
病因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病因目前还不清楚。它可能是一种多因素影响的疾病,除了年龄因素外,其他还未达到确切证实的因素有人种、性别、遗传、黄斑长期慢性的光损伤、代谢、营养、吸烟、环境等。在一定程度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直系亲属发病率高,
高血压、
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肥胖、抽烟和饮酒,以及浅色素虹膜、远视、
白内障的患者更易患病。
老年黄斑变性的类型 (临床表现)
老年性黄斑变性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在上海的最新调研中5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占15.5%,其中湿性占11.9%,就是指有新生血管的;干性占88.1%,就是没有出血,有视力下降,但比较缓慢,没有湿性那么严重。
非新生血管性AMD(干性的)约占80%-85%,在眼底可见玻璃膜疣,也可逐步引起黄斑区变薄,从而使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最常见的症状为轻度视力模糊。一般情况下,干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多发生于50岁以上,视力常为缓慢下降或视物变形。干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其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吞噬能力下降,脉络膜和视网膜之间堆积了很多垃圾,营养的输送和废物的排出出现障碍。这样视网膜就会被提高,看物时就会出现歪曲。干性AMD通常进展缓慢,但是可能发展为更为严重的湿性AMD。
新生血管性AMD(湿性的)约占15%-20%,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常为一眼突然发生视力障碍,另一眼正常或处于病变早期,几年后也发生同样病变。随着病程的进展,严重者可导致失明。
它造成视力损害的原因主要是异常的新生血管在黄斑部的视网膜下生长,称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引起视网膜出血、水肿及视网膜组织的破坏,最终导致
疤痕形成,从而视力丧失。与干性相比,湿性AMD进展得更为迅速,而且导致更严重的中心视力丧失。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脉络膜血管异常增生,这些新生血管是相当不健康的,它们突破玻璃膜,进入视网膜下面,这种不健康新生血管相当容易破裂出血,出血以后形成的疤痕是老年性黄斑变性终末期的改变,到这一时期都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治疗。
老年黄斑变性的症状和诊断
主要症状是中心视力下降,视野中心有黑影遮挡,双眼视物时可能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但用单眼时,就会在视野中出现黑影。另外就是视物会变形、直线变弯、水平线变波浪形等,本来很美丽的图像看起来也歪歪扭扭了。还有就是看东西的对比度会下降,眼前不是鲜艳、清晰的画面,而变成灰蒙蒙的难以辨别的图像。
老年性黄斑变性治疗
干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到目前为止没有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法,它的病变缓慢,可以用一些药物去控制和阻止它的发展,并给患者提一些建议性的预防方法,比如不吸烟,多吃绿叶蔬菜;控制体重和血压、血脂、血黏度,服用抗氧化剂,最普通的是维生素C;补充微量元素等。这些都不可能使视力完全恢复,只能延缓它的进一步发展。
湿性的老年性黄斑变性危害很大。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探索它的治疗方法。
第一是激光治疗,仅适合病变不在黄斑中央处,而在黄斑中心凹外且边界清晰的病灶,因为它的原理是用高能量的激光束摧毁病变,但是同时会破坏正常的视网膜组织,若激光打到黄斑中心凹,就会出现不可逆的视力损伤。而且50%以上的病灶会复发。
第二是手术治疗,如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的切除、黄斑转位术等。但手术风险相当大,现在比较少用。因为如果术后造成严重的并发症的话,对黄斑会产生无法弥补的破坏,应该尽量采取保险系数大的安全性更好的治疗。
第三是经瞳孔温热疗法(TTT)。但是它的问题是正常和不正常的血管都会受到损伤,新生血管比较脆弱,对温热疗法首先产生反应的是那些不健康的新生血管,然后是一些正常的血管,所以应该控制在正常的组织还未受到损伤前照射就要停止,这种控制相当困难,现在国外临床试验并未证实它的治疗效果。黄斑中心凹的病变也不适合用TTT治疗。
第四,光动力疗法(PDT),这是一种最新的治疗方法,是中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去年底批准、今年4月初正式在中国上市的。光敏药物维速达尔荣获享有制药界诺贝尔奖美誉的PrixGalien奖,是一个突破性的药物。目前它是美国FDA批准的唯一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等引起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光动力疗法的药物,已经在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市。
第五是抗新生血管生长类药物,目的在于抑制一些形成新生血管相关的因子促进血管生成和血管渗透性的作用。目前我国还没有开始进行这方面药物的临床试验。
第六,洋地黄苷能够选择性地集中于视网膜脉络膜。研究表明(SIMON等,1961),洋底黄苷有激活色素上皮酶(例如钠——钾激活腺三磷酶Na-K ATPase)的作用,这样就能增强色素上皮细胞功能,从而增强其消化吞噬感光细胞外节物质的作用,同时增进其输送营养物质,保证感光细胞的能量供应,能够保护感光细胞及脉络膜毛细血管,使视网膜不受损伤,不致萎缩,避免或减轻黄斑变性。
施图伦滴眼剂的主要成分为洋地黄苷和七叶亭苷,且是治疗黄斑变性的唯一进口眼药水,可以直接渗透至眼底发挥疗效。
第七,
黄斑病变是视维细胞和色素上细胞在缺失叶黄素时光损伤导致死亡的结果。眼睛黄斑是依靠叶黄素来吸收紫外线蓝光,由于遗传、饮食和年龄的增长引起黄斑叶黄素不足,眼睛光损伤就不可避免。
乐盯可以有效精确补充叶黄素,防止黄斑病变和修复光损伤。乐盯软胶囊-国内唯一叶黄素产品,让我们轻松可以获得叶黄素。 叶黄素通过多年的临床验证对于早中期的黄斑病变有着相当不错的效果。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眼科与神经科学研究中心针对患有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连续15周补充含叶黄素的乐盯之后,视网膜黄斑区的色素明显增加,并修补了受损的视网膜组织,含叶黄素的乐盯对于老年性黄斑变性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使用乐盯的简要说明如下:
病症 |
病理现象 |
一般疗法 |
建议使用量 |
使用后反应参考 |
老年性
视网膜黄斑变性(AMD) |
·初期:视物模糊不清,视物飘动不稳定的感觉或双重影像
·中期:视物弯曲变形、1看成弯弯的S型
·后期:中心点的视力模糊不清或消失不见,例如看一个人的脸孔时鼻子不见了 |
维生素为主,但几乎没什么效果 |
一日4-6粒 |
·1-3周当中50%患者会有粘粘的眼屎增多现象
·1-3周当中30%患者会有眼睛涨涨的感觉
·1-3周当中5%患者会有眼睛涨痛的现象,若涨痛现象严重,可先暂停使用等待涨痛现象缓解和减量服用再依情况慢慢增加到标准量
·以上三种情况都是正常的好转反应
·初期:1-2个月改善超过50%以上
·中期:2-3个月改善10-30%以上
·后期:必需要6个月以上才会感觉好转。一般一年以上才会有明显的进步,当视力开始明显进步后,视力的进步速度就非常快 |
叶黄素可改善黄斑退行性变视觉功能
据发表于4月《眼科学》杂志(Optometry. 2004;75(4):1-15)上的随机、双盲叶黄素、抗氧化剂增补试验(LAST),与年龄相关的黄斑退行性变(ARMD)病人用叶黄素改善了视觉功能。
“影响黄斑色素光学密度(MPOD)的主要膳食类胡萝卜素――叶黄素――摄入低,是ARMD的一大危险因素”,作者、美国芝加哥VAMC眼科医院的瑞奇(Stuart Richer)和同事写道。
在他们为期12月的前瞻性试验中,90名ARMD病人被随机分为接受或单用10mg叶黄素,或10mg叶黄素加抗氧化剂/维生素类和矿物质,或安慰剂。在用叶黄素的两个小组,MPOD比基线时约增加0.09 log单位,而且对比敏感性改善。单用叶黄素组的Snellen视力表改善5.4个字母,叶黄素加抗氧化剂组改善3.5个字母。单叶黄素组的阿姆斯勒方格表也有主观改善,叶黄素加抗氧化剂组有显著改善。安慰剂组检测的所有参数均无变化。本研究的局限性包括:参与者多为男性、没有基因突变的资料。
“增补黄体素可能对各阶段的ARMD都有好处”,作者写道,“要确定单用叶黄素或与其它多种抗氧化剂联用对特发性ARMD的长期效果,还需要对两种性别的更多病人行进一步研究”。
黄斑位于眼底视网膜中央,黄斑体的视网膜组织层里有大量的叶黄素,黄斑是感光细胞聚集的地方,负责在视野中央提供颜色和具体细节。如果没有正常功能的黄斑区,或许你还能保有黑白色调的次要视觉功能,但你的主要视力功能会逐渐损坏,甚至有失明的危险。叶黄素吸收蓝光,抗氧化。太阳光中的紫外光、蓝色光进入眼睛会产生大量自由基,引起白内障 、黄斑区退化,甚至是
癌症。紫外线一般能被眼角膜及晶状体过滤掉,但蓝光却可穿透眼球直达视网膜及黄斑,而晶状体和黄斑的叶黄素能过滤掉蓝光,避免蓝光对眼睛的损害。身体摄取的叶黄素分布到眼睛的两二个部位:(1)视网膜及黄斑区;(2)晶状体。研究显示摄入叶黄素量高,有助于延缓眼睛的老化、退化、病变,减少眼疾的发生率,还可以保护视网膜免受光线的伤害。
流行病学实验已研究了叶黄素和玉米黄素摄入量与AMD的关系。眼病病例-对照研究(EDCC)调查了391位患有湿性AMD的病人和578位作为对照的正常人。第一个报告发现:AMD的风险随血清中叶黄素和玉米黄素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第二个报告发现:叶黄素和玉米黄素摄入量最高(6mg)人群和摄入量最低(2mg)的人群相比,AMD的风险明显降低。在膳食调查结果中发现,经常食用菠菜和羽衣甘蓝(含有丰富的叶黄素和玉米黄素)也会降低AMD风险。两项研究调查的结果相当一致,表明AMD与叶黄素和玉米黄素的摄入量有直接关系。
来源狭窄且难以合成 叶黄素提取“曲线救国”
AMD是一种老年眼科退行疾病,由于叶黄素不能为人体自身合成,只能从食物中摄取,因此注意经常补充叶黄素类食物,对防治AMD十分重要。
在自然界,不同来源果蔬中,其叶黄素含量并不多。且不同来源、不同单位分析结果也千差万别。直接从果蔬中提取叶黄素,成本将十分高昂。所以国内用万寿菊,国外用金盏花为原料提取精制而成。叶黄素具有鲜艳的黄色,不溶于水,能溶于油脂、乙醇。另外,其着色力强,具有耐光、热、酸、碱等特点,能广泛用于糕点、糖果、调料、酱菜及饲料中作着色剂使用。由于叶黄素有8种异构体,较难以用化学合成,至今只能从天然植物中提取。
欧美开发进展扩大产量进军应用产业美国Kemin食品公司,采用美国内生产的金盏花为原料,首先开发了叶黄素的生产,使叶黄素成为一种食品添加剂,美国FDA1995年已将叶黄素列入食物补充剂名单。最近Kemin公司决定将叶黄素生产能力增加一倍,以适应市场对叶黄素的需要,并推出了以猕猴桃汁为基料,添加叶黄素的护眼用饮料,名为“超视力饮料”。在美国的万寿菊种植业,据说已形成年产值超过4500万美元的产业。日本的食用着色剂,很重视天然提取物。2000年日本国内消费金盏花提取的叶黄素10吨,规格为1%乳剂,价格每公斤5000日元。
2000年德国法兰克福欧洲健康食品展会上,德国MARCUS公司推出了叶黄素。也是从金盏花中提取,因为金盏花的叶黄素含量比起菠菜要高出20倍。金盏花花瓣中所含的叶黄素,主要是一种叶黄素酯的形式。这种叶黄素酯在人体内能被代谢,转化成叶黄素而被吸收。
瑞士罗氏公司推出了5%含量的叶黄素lutein5%Tg,并和多种维生素和叶黄素配制成护眼口嚼片,其成分为:维生素A40毫克、β胡萝卜素4毫克、维生素E36毫克、维生素C100毫克、维生素C钠125毫克、叶黄素4毫克、维生素B11.4毫克、维生素B24.8毫克、维生素B62毫克、维生素B120.005毫克、烟酸18毫克、叶酸0.4毫克、锌10毫克、硒0.025毫克。
另有一种也是由罗氏公司提出的护眼酒味胶糖。其组分如下:明胶80克、水125克、糖290克、DE值38的葡萄糖浆390克、柠檬酸液(50%)20克、香精0.9~1克、叶黄素10%溶液7克。
2002年美国IFT食品展会上,除了美国凯明公司、罗氏药物公司等生产叶黄素公司外,尚有ROSSPRODUCT、SUNSWEETGROWERS、COUNTRYPUREFOOD等公司,展出了含有叶黄素的有益于眼睛健康饮料。在包装的显目处标示“现由叶黄素来帮助你保护眼睛的健康”,并标明每份饮料含有叶黄素500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