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病一直是我们很关注的一个病种,特别是这二十年来艾滋病在全球蔓延,让更多的人对性传播疾病开始了解并重视。由于历史上梅毒首先表现为皮疹,最早到皮肤科就诊,至今性病患者仍然在皮肤科就诊。
此次会议中,具有军队医院代表权威的南方医院皮肤科主任、博士生导师曾抗教授在大会上特别强调尖锐湿疣病毒(HPV)的潜伏感染可达数年或者更久。 HPV潜伏感染是指HPV感染皮肤粘膜后不引起任何临床表现和组织改变的一种存在状态,由于免疫逃避和免疫耐受等特征,导致HPV潜伏期延长。曾教授解释了HPV存在的状态,当存在于细胞核内时为复发的根源,核外为HPV传播根源。该病毒在核内整合,随DNA复制,从而形成高危病毒,致癌,如16,18型;在核内呈游离状态时,该病毒自身复制,从而形成高危病毒癌前病变,如6,11型。曾抗教授还强调,WHO提出0.5%的“鬼臼毒素类”为脱疣推荐药,“咪喹莫特类”为抗复发药。其中在1998年CDC已推荐鬼臼毒素作用于细胞脂质体最佳药物。在发言结束时,曾抗教授感言:“正因为HPV只在人体复层上皮细胞内繁殖,培养与接种未能成功,不能制造动物模型,给临床科研及指导治疗复发留下了难题,虽然2006年FDA已批准‘四联疫苗’(HPV6.11.16.18型)在英美等国家使用,但也只为11-12岁左右的女孩接种作为预防子宫颈癌的一种手段。目前国内的HPV疫苗制造技术和推广的进展还任重道远。”
中山大学三院皮肤科赖维教授的讲课,运用现场提问探讨的方式,把非淋与PID(盆腔炎)在临床研究中的实验技术、药敏、治疗路径等问题,层层抽茧,深入浅出,讲解得非常精彩透彻。赖教授还与大家一起探讨非淋及盆腔炎的命名、定义(国际上已把支原体不列入细菌监控范围内)四种
常用poc试剂盒比较、NAAT(核酸扩增技术)和PCR技术存在的不足等。他还强调,非淋与PID在治疗上需遵循药敏试验;在哺乳期,应把“B类妊娠药甲硝唑需停哺乳12-24h后使用, C类妊娠药替硝唑需停哺乳3d后服用”作为疾病治疗原则。
广东省皮肤防治研究所陈永锋所长给大家讲授了“妊娠梅毒与先天梅毒诊治的若干问题”的课题,提出了不少有关梅毒在胎儿期感染的新论点。以前大多数文章提出母体梅毒通过胎盘感染时间在妊娠16周后。陈所长旁征博引,查阅大量文献及相关研究数据,证实9-10周左右,梅毒螺旋体就可进入胎儿区域,更早可在6周。先天梅毒抗体IgG检测如滴度是母体的4倍有临床诊断意义。又由于IgM分子大不易通过胎盘及血脑屏障,检测IgM会更有意义。
在会议培训过程中,省级各大医院教授言传身教,深入探讨专科前沿。其中笔者的老师,广州军区总医院廖元兴教授在讲述尖锐湿疣时,列出不同种类尖锐湿疣病种图片,并同南方医院曾抗教授一样,提出“光动力技术”在国内是诊断和治疗尖锐湿疣比较先进的方法。
事实上,教授们的培训,让与会学员如沐春风。大家学习热情高涨,提问积极,扫清了不少平时临床工作中的治疗盲区,也掌握了WHO及我国专家推荐的标准方案,临床检验中存在的问题。
培训会议结束后,一位专家如是说:“性病和其它的疾病一样是可以预防的,甚至比其它传染病更加容易预防,只要我们更深入了解,多层次研究,推陈出新,控制性病的复发和蔓延指日可待!”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百济新特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