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脑胶质瘤一直是人类未能征服的肿瘤之一,虽然发病率低于肺癌等其他恶性肿瘤,但其死亡率却名列前茅,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危害。
泰道(替莫唑胺)是一种口服新型细胞毒性烷化剂,具有广谱抗肿瘤活性。可通过血脑屏障,生物利用度接近100%。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它可有效治疗新诊断及复发的胶质母细胞瘤和问变性星形细胞瘤,延长患者生存期,而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2005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项Ⅲ期临床研究结果:对于新诊断的胶质瘤患者,在放疗基础上加用,可使患者生存显著获益,但极少增加毒性反应。该研究共纳入573例新诊断的患者,随机接受单纯放疗或放疗加持续75mg/(m2体表面积•d)每周7d治疗,然后进行6个周期的辅助化疗(150一200mg/m2,28d为一周期,每个周期连续5d)。主要终点为总生存情况。中位随访28个月后,加放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4.6个月,单纯放疗组为12.1个月。加放疗组2年生存率为26.5%,而单纯放疗组仅为10.4%。大量循证证据显示:泰道(替莫唑胺)是一种独特的抗肿瘤药物,对高级别胶质瘤、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的疗效均优于传统化疗药物。并且,超过l000例患者的安全性研究证实,该药安全性良好,可预测的骨髓抑制为其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非血液学毒性反应轻微。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杨树源教授讲述了由我国15家医院共同开展的对比司莫司汀治疗复发性胶质瘤和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这是一项随机开放研究,共纳入151例经常规治疗后复发的胶质瘤和间变星形细胞瘤患者。结果显示,在意向治疗人群中,泰道组患者6个月的PFS显著高于司莫司汀组(78.87%:55.88%,P=O.0423)。泰道组患者肿瘤缓解率和控制率也显著高于司莫司汀组。
在安全性方面,无论总不良事件还是药物相关不良事件,泰道(替莫唑胺)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司莫司汀组。该研究在中国复发性胶质瘤和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患者中再次证实,治疗复发性胶质瘤和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的疗效明显优于司莫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