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中心医院(416000) 高光
瘀胆型肝炎自觉症状较轻,常有明显肝肿大,皮肤瘙痒,肝功能检查示胆红素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谷丙转氨酶中度增高或增高不明显,1998年以来我们用肝毒净治疗瘀胆型肝炎并与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治疗3O例对比,疗效满意。
l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90例均为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24—68岁,平均4|D岁;病程7—120d,平均80d。对照组3O例,男l6例,女l4例,年龄25—70岁,平均4l岁;病程7—122d,平均82d。两组资料经x2,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 <0.05)。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用肝毒净每次l包,1日3次,对照组用地塞米松针lOmg静脉滴注。每日1次,15d为1个疗程。两组均常规给予:维生素C片,0.1g/次,3次/d;肝泰乐片每次lOmg,3次/d;联苯双酯丸,每次7.5mg,3次/d。治疗前后均检测肝功能,B超检查,记录消化道症状。
1.3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肝功能正常,无消化道症状;有效:胆红素下降,谷丙转氨酶等指标好转,消化道症状减轻;无效:肝功能无明显好转。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l。两组经Ridit分析,P <0.05,证明两组疗效差异显著。
2.2 两组症状及肝功能恢复时间比较,见表2。

两组经x 检验,肝功能及肝脏大小平均恢复时间,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 不良反应:治疗组中l例患者出现腹痛、停药后消失。对照组中l例上消化道出血停药对症处理后痊愈,l例继发感染,1例继发糖尿病。
3 讨论
瘀胆型肝炎传统治疗中多采取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强的松等静脉滴注或口服,疗效肯定,但不良反应较多,为了减少副作用,本次试验用中药肝毒净替代激素,取得了满意疗效,且不良反应极少。
本病相当于中医的“黄疸”,多为肝气郁结湿热血瘀所致。茵陈清热利湿退黄,栀子清三焦湿热,利胆退黄,大黄利胆退黄,丹参能活血,调血生血,檀香疏肝解郁,恢复肝之疏泄功能,诸药合用疏肝解郁,活血清热,利胆退黄,故疗效好,副作用中腹痛可能为大黄所致,停药即恢复。
参考文献
1 候鉴军.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内科杂志,1995.34(II):788.
2 周卫平,等.1994年世界华人肝病学术研讨会纪要.中华内科杂志,1995,34(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