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春寒是指每年的初春时节 (一般指3月) ,气温回升较快,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或5月)气温偏低时天气现象。因为春季是从冬季到夏季的过度季节,此时高压区的夏季风慢慢由海洋向陆地推进,冬季风与夏季风两股冷暖气团互相控制,气旋活动频繁,天气也就呈现多变现象。有时早晨还是旭日东升,春风送暖,中午阳光暴晒,气温骤升;但傍晚则可能冷空气突然南下,使人恍如又回到了冬天。
“倒春寒”给农业生产造成危害,使粮、菜等农作物造成损失。而对于我们的健康也同样造成影响。研究表明,倒春寒天气使老年人血压明显升高,诱发心脏病、心肌梗死。在气温低于12摄氏度的房间里静坐不动,会明显增加循环系统的负担。另外,消化性溃疡、慢性腰腿痛等慢性病,也会因气候的变化而复发和加重。而许多年轻女性喜欢穿短裙、短裤,也使得膝关节频频受冷,诱发
风湿性
关节炎。
专家表示,目前正值倒春寒时节,人们应提防疾病缠身,做好对各类流行性疾病的防范,注意保暖。超过60岁的老人、低于15岁的儿童、频繁接触病人的医务人员及其他流感高危人群,只要不是过敏体质,尤其是不对鸡蛋过敏,就应尽量接种流感疫苗。
应对“倒春寒”应采取如下具体措施:
一是当气温发生骤降时,要注意及时添衣保暖,特别要注意手、脸(口与鼻部)的保暖,因为这些部位特别敏感。室温也要控制在16—20℃比较合适,家中可采用电暖气等取暖设备。睡眠时被子应盖得稍厚一点,以不出汗为宜。
二是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春季是开展锻炼的黄金季节。要“早卧早起,广步于庭”,郊游览胜、登高踏青、练拳做操、散步慢跑、踢毽子或放风筝等,都能使人体气血通畅、改善心肺功能使身体更好地进行调节的方式,同时还可以起到畅达心胸、怡情养性、增强体质的作用。
三是注意休息和保持情绪稳定,在精神和体力上都不要过度疲劳和紧张。室内要保持清洁整齐,物品放置有序,还可养花、种草、养鱼。门窗要经常开,使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新鲜,以减少和抑制细菌的存活和繁殖,对防病保健大有益处。
四是饮食方面应注意多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如含维生素、微量元素丰富且易于消化的鸡、鸭、瘦肉、蛋类、蔬菜、水果等。多饮茶,多喝姜汤、菌汤,多吃菇类、黑木耳、也可增加大蒜、洋葱、芹菜等味儿冲食物,这样对预防伤寒
感冒、春季多发的呼吸道感染、心脏病发作和
中风有益处。另外茶叶中的茶色素可有效对抗纤维蛋白原的凝集,抑制血小板的粘附和集聚;黑木耳中的某些成分能有效降低血粘稠度,防止血液凝固。这些都有利于对抗“倒春寒”的袭击。
百济药师温馨提醒:俗话说,“可度三九,难熬春寒”。早春温暖之后,又继续寒冷,这就是所谓的“倒春寒”。倒春寒对许多慢性病患者有很大的威胁,不能掉以轻心。其次,此时乍暖还寒,气温忽高忽低,所以人们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防风御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