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在2008年1 月~2009年11月1144例
艾滋病患者中,对发生自杀、自伤、外出受伤、跌伤、伤人倾向、护士发错药、发生压疮共30例患者进行相关因素分析。认为患者脆弱的心理、护理管理、护理人员责任心、病区设施管理方面存在问题是导致上述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针对艾滋病患者住院其间发生的安全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及病区设施的管理,可以保证艾滋病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
1一般资料
本组30例患者中,其中男23例,女7例,年龄21~49岁,平均年龄±39岁,安全问题发生情况:坠楼自杀2例,其中1例死亡,1例股骨
骨折(及时手术),自伤1例(用头撞墙致头皮裂伤已治愈),外出受伤1例(左上肢外伤,120接诊送回病房后及时包扎,经治疗后痊愈)。跌伤6例(其中2例头皮血肿治愈,余无特殊),伤人倾向5例(经110警察及院领导、科领导劝解后平息), 发错药8例(及时发现后阻止患者服药并及时更正),在院发生压疮7例(4例痊愈,3例治愈前病情恶化死亡)。
2原因分析
2.1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目前尚无法治愈,导致艾滋病患者心理极为脆弱,对周围环境敏感,对生活失去信心,要承受社会歧视的压力,加之难以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极易产生恐惧、焦虑、孤独及悲观失望的心理,可能是导致自杀、自伤、伤人倾向的原因.
2.2 患者擅自外出,发生意外是导致外伤的原因。当然,与护士健康宣教不够也有一定关系。
2.33例是在外走廊跌倒,正值南风天气,地面滑而导致,3例是入厕过程中跌倒,考虑与厕所地面滑有关,认为与病区设施管理不到位有关。同时认为患者身体虚弱也是原因之一。
2.4 3例是夜班护士发错药, 考虑是夜班时间过长,护士身心疲惫的情况下发生,2例是护生发错药,属于带教老师不严格带教的原因,5例是白班护士发错药,在大量工作的压力下发生,经过讨论以上三种情况均为没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实质是缺乏责任心而导致。
2.5 7例发生压疮患者, 入院时均应用压疮高危因素评估表(RAS)[1],评估为高度发生压疮的危险患者,2例为昏迷患者,与大、小便失禁,营养不良有关。1例中度水肿,4例极度消瘦,与营养不良有关。当然,与护理措施不到位有密切关系,实质为护理安全管理不到位有关。
3护理对策
根据上述进行的原因分析,住院艾滋病患者发生的安全问题,拟采取如下护理防范措施:
3.1加强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工作要认真、细心,应对情绪低落或情绪激动、行为过激、病情重、病情反复等的患者做到心中有数,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及时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鼓励与疏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身的社会价值,认识自杀是不可取的[2]。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3.2加强病区设施管理: 定期对病区进行安全检查。
病区设施以确保安全为原则,病区各通道要通畅,禁止堆放各种物,保证患者通行安全。病床单元的设施宜简单、实用、舒适、不得放置任何必杂品及零物。病区的地面随时保持干燥、清洁,放置“防滑警示”,以防患者摔倒。
3.3严格执行病区安全管理制度: 各班护士要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如健康宣教制度、交接班制度、巡视制度、给药制度等。对规章制度的执行不能流于形式,要落到实处,护士长及质控员采取不定期检查。
3.3.1加强健康宣教: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3]。在治疗与护理过程中有计划的、不定时的、反复多次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说明住院其间不能外出,安心在医院配合治疗, 有利于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3.3.2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各班交接重点要突出,重点交接新入院、病情疑难、危重的患者,包括患者的思想动态、病情、皮肤完整情况等。
3.3.3落实巡视及分级管理制度: 各班护士根据分级管理制度定时巡视病房,对病区患者情况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熟悉每个患者的病情,及时发现潜在的不安全隐患并采取积极有交效的防范措施。
3.3.4落实给药查对制度及加强重点人群、薄弱环节管理: 实行三班查对制度,在给病人发药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制度,做到服药到口。对工作不认真、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低、护生带教方面、临床经验少及低年资护士加强监管力度,尤其单独班、下夜班、病人多、工作忙及抢救病人时更要遵守操作常规并加强制度执行及管理力度。
3.4加强基础护理及指导营养膳食: 维持患者皮肤、麻单、被褥清洁。对于昏迷、长期卧床、年老体弱等患者,要注意保持床单清洁、平整。建立翻身卡,定时(1~2h)翻身一次,必要时使用气垫床,避免局部长期受压。避免潮湿及排泄物的刺激,每日清洗皮肤1~2次,保持皮肤清洁。给予高蛋白、高热量、 高维生素饮食。维生素和锌在伤口愈合中能起重要作用,对于易发压疮的患者应予补充。
3.5加强护理人员素质培训
3.5.1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及安全意识: 定期组织学习各种法律、法规,树立法律观念,认识到护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上下班均有可能涉及各种潜在的法律问题,用实际案例进行护理风险防范的教育
和安全教育,从思想上加强对护士责任心和慎独的培养[4]。在工作中增加责任感,对患者生命安全的负责,从而减少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
3.5.2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理论技术的培训: 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通过护理查房、业务学习、外出进修等形式,让护士不断“充电”掌握各种急救技术。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各项应急预案,提高护士应急防范意外事件的能力。
4 小结
住院艾滋病患者安全问题发生隐患因素有患者脆弱的心理、护理安全管理、护理人员素质、病区设施的管理四个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并落实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保证住院患者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6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7552: 73; 9 7756
[2] 方芸.护理心理学[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51.
[3] 徐宇红,孙勇,杨俊玲.临床路径在医学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展望.护理研究,2006,20(3B):659—661.
[4] 刘红.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安全隐患分析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6,42(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