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品名称: 捷诺达
- 药品通用名: 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II)
- 捷诺达规格:(50mg/850mg)*7片*8板
- 捷诺达单位:盒
- 捷诺达价格
- 会员价格:
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II)(捷诺达)说明书简要信息:
【捷诺达适应症】
捷诺达配合饮食和运动治疗,用于经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仍控制不佳或正在接受二者联合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
【捷诺达用法用量】
一般建议:
用捷诺达进行降糖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目前的治疗方案、治疗的有效程度、对药物的耐受程度给予个体化的剂量,但不能超过磷酸西格列汀100mg和二甲双胍2000mg的每日最大推荐剂量。
通常的给药方法是每日两次,餐中服药,并且在增加药物剂量时应当逐渐增量以减少二甲双胍相关的胃肠道副作用。
剂量推荐:
根据患者目前的治疗方案来决定捷诺达的初始剂量。每日服药两次,餐中服药。可供选择的药物剂量有:
50mg西格列汀/500mg盐酸二甲双胍
50mg西格列汀/850mg盐酸二甲双胍
对于单独服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
对于单独服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捷诺达的初始剂量应当提供西格列汀的剂量为50mg每日两次(每日总剂量100mg)再加上目前正在服用的二甲双胍的剂量。
对于正同时接受西格列汀和二甲双胍治疗,现需要更换治疗方案的患者:
对于正同时接受西格列汀和二甲双胍治疗,现需要更换治疗方案的患者,捷诺达的初始剂量可根据患者目前正在服用的西格列汀和二甲双胍的剂量选择。
对肾损害患者用药的建议如下:
因捷诺达含有二甲双胍,在开始捷诺达治疗前应评估肾功能,并在开始治疗后应进行定期评估。
对于肾小球滤过率(eGFR)<45mL/min/1.73m2的患者禁用捷诺达(参见禁忌和注意事项)。
建议根据患者eGFR水平调整二甲双胍剂量。对于eGFR≥60mL/min/1.73m2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对于eGFR45-59mL/min/1.73m2的患者,建议根据患者情况酌情减量;对于eGFR<45mL/min/1.73m2的患者禁用。
因碘化造影剂成像检查而停药:
因捷诺达含有二甲双胍,对于eGFR≥45至<60mL/min/1.73m2的患者,具有肝病、酒精中毒或心衰病史的患者,或将接受动脉内碘化造影剂的患者,需在接受碘化造影剂成像检查时或之前停用捷诺达。在成像检查后48小时重新评估eGFR;若肾功能适当,可重新开始捷诺达治疗(参见注意事项)
【捷诺达注意事项】
捷诺达
捷诺达不能用于1型糖尿病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
胰腺炎:在上市后经验中,接受西格列汀治疗的患者中曾报道了急性胰腺炎,包括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出血性或坏死性胰腺炎(参见不良反应)。在开始西格列汀二甲双胍治疗后必须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若怀疑胰腺炎,必须立即停用捷诺达并给予相应的治疗。目前尚未在既往有胰腺炎病史的患者中进行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的研究。目前还不清楚既往有胰腺炎病史的患者使用西格列汀二甲双胍是否会增加胰腺炎发生的风险。必须将急性胰腺炎的特征性症状告知患者:持续性、重度腹痛。
心力衰竭:在其他两种DPP-4抑制剂的心血管安全性研究中发现DPP-4抑制剂治疗与心力衰竭之间的联系。这些研究评估了具有2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在具有心力衰竭高风险的患者中,应在起始治疗前评估风险和获益,如既往有心力衰竭病史和肾功能损伤病史,治疗期间需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应告知患者心力衰竭的典型症状,在出现相应症状时立即向医生报告。如果发生心力衰竭,应根据当前的治疗标准进行评价处理,考虑停用。
西格列汀心血管临床结果评估试验(TECOS)为一项在14671例HbA1c≥6.5至8.0%且已患CV疾病的意向性治疗人群患者中开展的随机研究。在3年的中位随访后,相比于仅接受常规治疗而未接受西格列汀用药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补充西格列汀用药,未增加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或因心力衰竭住院的风险。
监测肾功能:已知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都主要通过肾脏排泄。随着肾功能损害程度加重,二甲双胍在体内蓄积和乳酸酸中毒的发生风险相应增加。捷诺达含有二甲双胍,禁用于重度肾损害患者(eGFR<45mL/min/1.73m2)(参见用法用量,禁忌和注意事项,盐酸二甲双胍,乳酸性酸中毒)。
已有关于肾功能恶化的上市后报告,包括急性肾衰竭,有时需要透析。在开始捷诺达治疗前应当先评价患者的肾功能,开始服药后每年至少检查一次肾功能。对于估计肾功能正在恶化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应当经常检查肾功能,一旦发现肾功能损害时应立即停止捷诺达治疗。
磷酸西格列汀
过敏反应:在接受捷诺达成分之一西格列汀治疗的患者中,曾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的上市后报告。这些不良反应包括过敏症、血管性水肿和剥脱性皮肤损害,包括Stevens-Johnson综合征。由于这些反应由不确定数量的人群自发报告,通常不可能可靠地估计其发生频率或与药物暴露量建立因果关系。这些不良反应在开始西格列汀治疗后3个月内发生,其中部分报告见于首次给药后。如果怀疑过敏反应,必须停止捷诺达治疗,评估导致不良事件的其它潜在原因并开始针对糖尿病的其他治疗(参见禁忌和不良反应,上市后经验)。
大疱性类天疱疮:据报告,随着DPP-4抑制剂的使用,上市后阶段已出现需要住院治疗的大疱性类天疱疮病例。在此类报告病例中,患者通常在局部外用或进行全身性免疫抑制治疗并停止DPP-4抑制剂用药后病情缓解。须告知患者在接受捷诺达治疗的同时报告是否出现水疱或破溃。如果怀疑为大疱性类天疱疮,则应停止捷诺达用药,并考虑转诊至皮肤科医生,以便进行诊断并适当治疗。
重度和失能性关节痛:已经有患者服用DPP-4抑制剂发生重度和失能性关节痛的上市后报告。药物起始治疗后至出现症状的时间间隔从一天到几年不等。病人在停药后症状得到缓解。部分患者在再次服用同一药物或其它DPP-4抑制剂治疗时症状复发。如果适当应考虑DPP-4抑制剂为引起重度关节疼痛的原因并停药。
盐酸二甲双胍
乳酸酸中毒:乳酸酸中毒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代谢系统并发症,可以在捷诺达(磷酸西格列汀/盐酸二甲双胍)治疗过程中因为二甲双胍的蓄积而发生;一旦发生,致死率在50%左右。乳酸酸中毒的发生还与许多病理生理情况有关,包括糖尿病以及任何导致组织严重灌注不足和低氧的状况。乳酸酸中毒的临床特点为:血乳酸水平升高(>5mmol/L)、血pH值下降、电解质紊乱伴阴离子间隙增高以及乳酸/丙酮比率增高。如果导致乳酸酸中毒的原因是二甲双胍,此时二甲双胍血浆水平一般会>5μg/mL。
据文献记录,接受盐酸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乳酸酸中毒的发生率是非常低的(约0.03例/1000患者/年,其中死亡病例约0.015例/1000患者/年)。临床试验中每年有2万多例患者接受二甲双胍治疗,没有发生乳酸酸中毒的报告。报告的乳酸酸中毒病例主要发生在有重度肾损害的糖尿病患者身上,包括肾脏本身疾病和肾脏低灌注的患者,且这些患者往往还患有其它内科/外科疾病,服用了多种伴随药物(参见用法用量,肾损害患者推荐剂量)。需要药物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乳酸酸中毒的危险性增高,尤其是那些非稳定性或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这些患者组织发生灌注不足和低氧血症的危险性高于常人。患者肾损害的程度越重、年龄越大,发生乳酸性酸中毒的危险性越高。因此,如果能够定期监测服用二甲双胍患者的肾功能并将二甲双胍调整到最低有效剂量,则患者发生乳酸酸中毒的危险性将大大降低。老年患者在治疗时尤其应当注意监测肾功能的变化(参见老年用药,盐酸二甲双胍)。另外,一旦患者出现与低氧血症、脱水或败血症相关的任何临床症状,都应立即停止二甲双胍治疗。由于肝功能受损会严重削弱患者体内乳酸的清除能力,因此如果患者存在肝病的临床症状或实验室检查证据,应避免服用二甲双胍。医生还应当告诫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避免过度饮酒(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的大量饮酒),因为酒精会增强盐酸二甲双胍对乳酸代谢的影响。此外,患者在接受任何血管内注射造影剂的影像学检查或任何手术之前都应当暂时停止二甲双胍治疗。
乳酸酸中毒的发生往往非常隐匿,患者一般只有一些非特异的症状,如全身不适、肌痛、呼吸困难、嗜睡、非特异性腹部不适。酸中毒进一步进展可能会出现与之相关的低体温、低血压和顽固性心动过缓。患者和医生都必须意识到这些症状背后可能潜伏的危险性,患者一旦发生这些症状应当及时告知医生。若发生乳酸酸中毒,应当停止二甲双胍治疗,直到病情得到缓解。测量患者的电解质、酮体、血糖对乳酸酸中毒的诊断可能有所帮助,如果需要,还可以测量患者的血pH值、乳酸浓度,甚至血二甲双胍水平。患者稳定服用某一剂量的二甲双胍后,出现的胃肠道症状与药物相关的可能性不大,这种胃肠道症状在治疗的初始阶段是很常见的。治疗后期出现的胃肠道症状很可能是由乳酸酸中毒或其他严重疾病引起的。
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如果空腹静脉乳酸水平高于正常值上限,但小于5mmol/L时,不一定表示患者即将发生乳酸酸中毒,也可能用其他机制来解释,例如糖尿病控制不佳、肥胖、剧烈体力活动或标本处理过程中发生的技术问题。
任何糖尿病患者如果发生代谢性酸中毒,但缺乏酮症酸中毒的证据(酮尿和酮血症)时,都应怀疑有乳酸酸中毒的可能。
乳酸酸中毒是一种急症,必须住院治疗。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一旦发生乳酸酸中毒应当立即停止二甲双胍治疗,并迅速给予全身支持性治疗措施。由于盐酸二甲双胍是可以通过透析清除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情况下清除率为170mL/min),所以对于乳酸酸中毒患者可以推荐通过血液透析来缓解酸中毒并清除蓄积的二甲双胍。通过这种治疗措施常常可以快速扭转患者的症状,帮助患者痊愈(参见禁忌)。
低血糖:接受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的患者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发生低血糖。低血糖经常发生在以下情况:能量摄入不足、剧烈运动后没有及时补充能量、同时还接受了其他降血糖药物(比如磺酰脲类药物和胰岛素)治疗或饮酒。老年、体弱、营养不良的患者以及肾上腺或垂体功能不足、酒精中毒的患者,尤其容易发生低血糖。老年人和接受β-肾上腺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患者发生低血糖时通常难以发现。
服用其他可能影响肾功能或二甲双胍代谢的药物:这些药物由于可以影响肾功能,或导致血流动力学状态的变化,或影响二甲双胍的代谢,例如通过肾小管排泄清除的阳离子药物(参见药物相互作用-盐酸二甲双胍),服用时应谨慎。
涉及血管内注射碘造影剂的影像学检查(例如静脉尿路造影、静脉胆管造影、血管造影、注射静脉造影剂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内注射碘造影剂的影像学检查,可能导致急性肾功能改变,并且与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发生乳酸酸中毒相关(参见禁忌)。因捷诺达含有二甲双胍,对于eGFR≥45至<60mL/min/1.73m2的患者,具有肝病、酒精中毒或心衰病史的患者,或将接受动脉内碘化造影剂的患者,应暂时停止服用捷诺达,且在检查结束后的48小时内也不能服用,直到再次检查肾功能证实可接受以后才能重新服用捷诺达治疗(参见用法用量)。
低氧状态:任何原因引起的循环衰竭(休克)、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其他引起低氧血症的情况,都可能引起乳酸酸中毒,还可以引起肾前性氮质血症。一旦接受捷诺达治疗的患者发生上述事件,应当立即停药。
手术:患者在接受任何手术(除非是不限制食物和液体摄入的小手术)之前都应当暂时停止捷诺达治疗,除非患者能够重新进食且复查肾功能可接受以后才能重新开始捷诺达治疗(参见用法用量)。
饮酒:已知饮酒可以增强二甲双胍对乳酸代谢的影响。因此医生应当告诫接受捷诺达治疗的患者避免过度饮酒,无论是短期或长期大量饮酒。
肝功能受损:由于发生过几例与肝功能受损有关的乳酸酸中毒,因此对于有肝病的临床表现或实验室证据的患者,都应当避免使用捷诺达。
维生素B12水平:在一项为期29周的二甲双胍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约7%既往血维生素B12水平正常的患者,服药后维生素B12水平降低到正常范围以下,但没有临床症状。这种维生素B12水平的下降可能是因为二甲双胍干扰了维生素B12-内因子复合物吸收维生素B12所致,但发生这种情况的患者罕见贫血,且在停用二甲双胍或补充维生素B12后很快缓解。建议服用捷诺达的患者每年接受一次血液学参数的检查,一旦出现任何明显的参数异常都应当仔细追查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某些个体(维生素B12或钙的摄入或吸收不足)似乎更容易发生维生素B12水平低于正常值。这类患者每2-3年常规检查一次血维生素B12水平可能会有益。
既往血糖控制良好但近期临床状况发生变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既往通过捷诺达治疗病情一直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实验室检查异常或出现临床症状(尤其是模糊和很难界定的症状)时,应立即检查有无酮症酸中毒或乳酸酸中毒。检查项目包括测量患者的电解质、酮体、血糖,如果需要还可以测量血pH值、乳酸、丙酮酸以及二甲双胍水平。一旦患者发生任何一种酸中毒都应当立即停止捷诺达治疗,并给予恰当的治疗措施。
血糖控制不佳:既往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一旦发生应激例如发热、创伤、感染或接受手术时,都有可能出现暂时的血糖控制不佳。此时,有必要停止捷诺达治疗,暂时给予胰岛素治疗。急性期过后可以重新开始捷诺达治疗。
【捷诺达禁忌】
捷诺达(磷酸西格列汀/盐酸二甲双胍)的禁忌包括:
1.肾病或肾功能异常,即血清肌酐水平≥1.5mg/dL(男性)、≥1.4mg/dL(女性),或肌酐清除率异常,这些情况也有可能是由循环衰竭(休克)、急性心肌梗死和败血症引起。
2.已知对磷酸西格列汀、盐酸二甲双胍或捷诺达的任何其它成分过敏(参见注意事项,磷酸西格列汀,过敏发应和不良反应,上市后经验)。
3.急性或慢性代谢性酸中毒,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在内,无论是否伴有昏迷。
对于接受影像学检查需要血管内注射含碘造影剂的患者,应暂时停止捷诺达治疗,因为这类造影剂可能造成急性肾功能改变(参见注意事项:盐酸二甲双胍)。
【捷诺达性状】
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I):捷诺达为淡粉色异形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
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II):捷诺达为粉红色异形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
【捷诺达有效期】
24个月
【捷诺达批准文号】
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I):国药准字HJ20171018国药准字HJ20140774
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II):国药准字HJ20140775国药准字HJ20171019
【捷诺达生产企业】
PatheonPuertoRico,Inc.(Manati)
这有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II)(捷诺达)说明书/副作用/效果、不良反应、适应症、生产企业、性状、用法用量、批准文号、有效期禁忌症及其价格等信息,欲了解更多详情,请您
【咨询专科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