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品名称: 英飞凡
- 药品通用名: 度伐利尤单抗注射液
- 英飞凡规格:(120mg/2.4mL)*1支
- 英飞凡单位:盒
- 英飞凡价格
- 会员价格:
百济新特药房提供度伐利尤单抗注射液(英飞凡)说明书,让您了解度伐利尤单抗注射液(英飞凡)副作用、度伐利尤单抗注射液(英飞凡)效果、不良反应等信息。百济新特药房—全国连锁专科药房,医保定点药房,消费者信得过商店,专家指导用药,
度伐利尤单抗注射液(英飞凡)说明书如下:
【
英飞凡修改日期】
2024年05月23日
【
英飞凡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度伐利尤单抗注射液商品名称:英飞凡/IMFINZI英文名称:DurvalumabInjection汉语拼音:DufaliyouDankangZhusheye
【
英飞凡成份】
活性成份:度伐利尤单抗。度伐利尤单抗是采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表达制备的抗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人源化单克隆抗体(IgG1κ型)。辅料:L-组氨酸、L-组氨酸盐酸盐一水合物、α,α-海藻糖二水合物、聚山梨酯80和注射用水
【
英飞凡性状】
英飞凡为澄清至乳浊,无色至微黄色液体。
【
英飞凡适应症】
不可切除的II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英飞凡适用于在接受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同步放疗后未出现疾病进展的不可切除、III期NSCLC患者的治疗。该适应症是基于PACIFIC临床研究的分析结果给予的附条件批准。该适应症的完全批准将取决于PACIFIC-5试验证实英飞凡在中国人群的临床获益(见临床试验)。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英飞凡联合依托泊苷和卡铂或顺铂,作为ES-SCLC成人患者的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胆道癌(BTC):英飞凡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胆道癌(BTC)成人患者的一线治疗。
【
英飞凡规格】
500mg/10mL;120mg/2.4mL
【
英飞凡用法用量】
度伐利尤单抗单药和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给药的推荐剂量见表1。度伐利尤单抗的给药方式为静脉输注,输注时间需超过60分钟。表1度伐利尤单抗的推荐剂量1体重在30kg或以下的患者必须接受基于体重的给药,即度伐利尤单抗20mg/kg联合化疗每3周(21天)1次,持续4个周期,继之以20mg/kg每4周1次单药治疗,直至体重增加至大于30kg。2同一天化疗给药前进行度伐利尤单抗给药。当度伐利尤单抗与化疗联合给药时,化疗药物给药信息请参考该化疗药物的处方信息(视情况而定)。不建议剂量增加或减少。基于个体安全性和耐受性,可能需要暂停或终止给药。免疫介导的不良反应的治疗指导原则请见表2(见[注意事项])。表2推荐的度伐利尤单抗治疗调整和部分不良反应的治疗建议a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版本4.03)。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ULN:正常值上限;BLV:基线值。b对于有其他原因的患者,遵循AST或ALT升高而无并发胆红素升高的建议。c如果糖皮质激素治疗后2-3天内未改善,应立即开始其它免疫抑制疗法。痊愈后(0级),应开始逐渐降低糖皮质激素剂量,并持续治疗至少大于1个月。d如果不良反应在30天内未缓解至≤1级或出现呼吸功能不全体征,则永久终止英飞凡治疗。e4级实验室异常除外,停药的决定应基于伴随的临床体征/症状和临床判断。对于疑似免疫介导的不良反应,应进行充分评价,以确定病因或排除其他病因。应根据不良反应的严重度暂停英飞凡给药并给予糖皮质激素。如免疫介导的不良反应恶化或未好转,考虑增加糖皮质激素剂量和/或使用其它全身性免疫抑制剂。免疫介导的不良反应好转至≤1级后,应开始逐渐降低糖皮质激素剂量并持续治疗至少1个月。英飞凡暂停给药后,如果免疫介导的不良反应好转至≤1级,并且糖皮质激素剂量减少至≤10mg泼尼松或等效药物/天,则可在12周内重新开始英飞凡治疗。对于复发性3级(重度)免疫介导的不良反应和任何4级(危及生命的)免疫介导的不良反应(激素替代治疗后得到控制的内分泌疾病除外),应永久终止英飞凡治疗。特殊人群肾功能损害对于轻度或中度肾功能损害患者,不建议调整英飞凡剂量。重度肾功能损害患者的数据有限,无法得出该人群的结论(见[药代动力学})。肝功能损害对于轻度或中度肝功能损害患者,不建议调整英飞凡剂量。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的数据有限,无法得出该人群的结论(见[药代动力学})。配制和给药配制?在溶液和容器允许的情况下,给药前目视检查制剂是否存在颗粒物和变色。如果观察到瓶内溶液混浊、变色或含可见异物,应丢弃。?请勿摇晃药瓶。?从英飞凡药瓶中抽取所需体积,转移至含有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的静脉输液袋中。通过轻轻翻转混合稀释溶液。不得摇动溶液。稀释溶液的最终浓度应在1mg/mL和15mg/mL之间。?丢弃部分使用或空的药瓶。输液的贮藏?英飞凡不含防腐剂。?制备后应立即给予输液。如不能立即给予输液,并且需要贮藏,则从药瓶刺穿到开始给药的总时间不应超过:o2℃~8℃冰箱中28天o室温25℃下8小时?请勿冷冻。?不得振荡。给药?输液采用带有无菌、低蛋白结合率的0.2或0.22微米管内滤器的静脉输液管输注,输注时间大于60分钟。?不得采用相同输液线与其他药物合并用药。
【
英飞凡不良反应】
安全性特征总结度伐利尤单抗单药治疗度伐利尤单抗单药治疗的安全性基于3006例多种类型肿瘤患者的汇总数据。度伐利尤单抗给药剂量为10mg/kg,每2周一次;或20mg/kg,每4周一次。最常见(>10%)不良反应包括咳嗽/咳痰(21.5%)、腹泻(16.3%)、皮疹(16.0%)、发热(13.8%)、各种上呼吸道感染(13.5%)、腹痛(12.7%)、瘙痒症(10.8%)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0.1%)。最常见(>2%)≥3级不良反应为感染性肺炎(3.5%)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2.3%)。3.6%的患者因不良反应而停止度伐利尤单抗治疗。导致停药的最常见不良反应为非感染性肺炎(1.1%)和感染性肺炎(0.8%)。13.7%的患者因不良反应而延迟或中断度伐利尤单抗治疗。导致给药延迟或中断的最常见不良反应为感染性肺炎(2.7%)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7%)。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度伐利尤单抗与化疗联合治疗度伐利尤单抗与化疗联合治疗的安全性基于2项研究中603例患者的汇总数据(TOPAZ-1和CASPIAN)。最常见(>10%)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症(53.1%)、贫血(43.9%)、恶心(37.5%)、疲劳(36.8%)、血小板减少症(28.0%)、便秘(25.4%)、食欲减退(22.6%)、腹痛(18.4%)、脱发(18.4%)、白细胞减少症(17.2%)、呕吐(16.9%)、发热(15.1%)、皮疹(14.8%)、腹泻(13.8%)、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0.9%)、咳嗽/咳痰(10.8%)和瘙痒(10.4%)。最常见(>2%)≥3级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5.2%)、贫血(17.4%)、血小板减少症(11.1%)、白细胞减少症(7.1%)、疲劳(5.0%)、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0%)、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2.8%)和感染性肺炎(2.5%)。2.0%的患者因不良反应而停止度伐利尤单抗治疗。导致停药的最常见不良反应为疲劳(0.3%)。29.2%的患者因不良反应而延迟或中断度伐利尤单抗治疗。导致给药延迟或中断的最常见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7.1%)、贫血(3.8%)、血小板减少症(4.3%)、白细胞减少症(3.5%)、疲劳(1.7%)和发热(1.3%)。不良反应列表单药治疗安全性数据集(N=3006)和度伐利尤单抗与化疗联合治疗患者(N=603)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请见表3。药物不良反应根据MedDRA的系统器官分类(SOC)进行列表。各系统器官分类中,药物不良反应按发生频率降序呈现。各不良反应的相应发生频率分类定义如下:十分常见(≥10%)、常见(1%~10%,含1%)、偶见(0.1%~1%,含0.1%)、罕见(0.01%~0.1%,含0.01%)、十分罕见(<0.01%)、未知(根据已有数据无法估算)。各发生频率分组中,药物不良反应按严重性降序排列。表3度伐利尤单抗治疗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能不能完全归因于度伐利尤单抗单药治疗,但可能包含基础疾病或联合治疗中其他药物的作用。a包括喉炎、鼻咽炎、扁桃体周围脓肿、咽炎、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气管支气管炎和上呼吸道感染。b包括耶氏肺孢子菌肺炎、感染性肺炎、腺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巨细胞病毒肺炎、嗜血杆菌性肺炎、肺炎球菌性肺炎、链球菌性肺炎、念珠菌性肺炎和军团菌性肺炎。c包括致死性结局。d包括牙龈炎、口腔感染、牙周炎、牙髓炎、牙脓肿和牙齿感染。e包括自身免疫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免疫介导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血促甲状腺激素升高。f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巴西多氏病、免疫介导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血促甲状腺激素降低。g包括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炎和亚急性甲状腺炎。h在汇总数据集外的阿斯利康申办的临床研究中,报告频率为罕见,无>2级事件。i包括脑膜炎和非感染性脑膜炎。j汇总数据集以外正在进行的阿斯利康申办的临床研究中,报告频率为罕见,包括2起脑炎事件,其中1起为5级致死性事件(免疫介导性大脑炎),另1起为2级事件(自身免疫性脑炎)。k包括腹痛、下腹痛、上腹痛和腰肋疼痛。l包括结肠炎、肠炎、小肠结肠炎和直肠炎。m包括胰腺炎和急性胰腺炎。n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肝酶升高和转氨酶升高。o包括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细胞溶解、肝细胞损伤、急性肝炎、肝毒性和免疫介导的肝炎。p包括红斑性发疹、斑状皮疹、斑丘疹、丘疹样皮疹、皮疹瘙痒、脓疱疹、红斑、湿疹和皮疹。q包括类天疱疮、大疱性皮炎和天疱疮。在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试验中,报告频率为偶见。r在一项未纳入汇总数据集的正在进行的申办临床研究中,一名接受度伐利尤单抗治疗的患者上观察到多发性肌炎(致死性):该事件任何级别发生率均为罕见,3级或4级或5级发生率均为罕见。s包括自身免疫性肾炎、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肾炎、肾小球肾炎和膜性肾小球肾炎。t包括外周水肿和外周肿胀。u包括输液相关反应和荨麻疹,在给药当日或给药后1天发生。v包括口腔黏膜炎和粘膜炎症。w包括疲劳和乏力。x包括周围神经病、异常感觉和外周感觉神经病变。y包括白细胞减少症和白细胞计数降低。z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aa包括血小板减少症和血小板计数降低。bb事件根据上市后数据报告。选定的不良反应描述使用英飞凡会与免疫介导的不良反应有关联。大多数免疫介导的不良反应(包括重度反应)在开始适当的药物治疗和/或治疗剂量调整后痊愈。下列免疫介导的不良反应的数据,是基于3006例患者的综合安全性数据库,其中包括PACIFIC研究和在不同实体瘤患者中实施的其他研究(研究的度伐利尤单抗适应症尚未被批准)。在所有研究中,度伐利尤单抗给药剂量为10mg/kg,每2周一次;20mg/kg,每4周一次;或1500mg,每3周或4周一次。如果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与度伐利尤单抗单药治疗之间在重要不良反应中存在临床相关差异,则详细呈现这些差异。下列不良反应的管理指导原则请见[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免疫介导性肺炎在度伐利尤单抗单药治疗的综合安全性数据库(n=3006例,包含多种肿瘤类型)中,92例(3.1%)患者发生免疫介导性肺炎,包括25例(0.8%)患者发生3级事件、2例(<0.1%)患者发生4级事件,6例(0.2%)患者发生5级事件。至该事件发生的中位时间为55天(范围:2~785天)。92例患者中有69例接受了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每天至少40mg泼尼松或等效药物),2例患者还接受了英夫利西单抗治疗,1例患者还接受了环孢菌素治疗。38例患者终止度伐利尤单抗治疗。53例患者痊愈。与综合安全性数据库中的其他患者的免疫介导性肺炎发生频率(1.8%)相比,在PACIFIC研究中,于研究开始前1~42天内完成同步化放疗的患者中免疫介导性肺炎的发生频率更高(9.9%)。在PACIFIC研究中,(度伐利尤单抗治疗组n=475,安慰剂治疗组n=234),度伐利尤单抗治疗组中47例(9.9%)患者发生免疫介导性肺炎,安慰剂治疗组中14例(6.0%)患者发生免疫介导性肺炎,包括度伐利尤单抗治疗组中9例(1.9%)患者发生3级事件vs.安慰剂治疗组中6例(2.6%)患者发生3级事件,以及度伐利尤单抗治疗组中4例(0.8%)患者发生5级事件vs.安慰剂治疗组中3例(1.3%)患者发生5级事件。至该事件发生的中位时间,度伐利尤单抗治疗组为46天(范围:2~342天),安慰剂治疗组为57天(范围:26~253天)。度伐利尤单抗治疗组中,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包括30例接受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每天至少40mg泼尼松或等效药物)的患者,以及2例患者还接受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安慰剂治疗组中,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包括12例接受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每天至少40mg泼尼松或等效药物)的患者,以及1例患者还接受环磷酰胺和他克莫司治疗。度伐利尤单抗治疗组中29例患者痊愈,安慰剂治疗组中6例患者痊愈。免疫介导性肝炎在度伐利尤单抗单药治疗的综合安全性数据库中,68例(2.3%)患者发生免疫介导性肝炎,包括35例(1.2%)患者发生3级事件,6例(0.2%)患者发生4级事件,4例(0.1%)患者发生5级事件(致死性)。至该事件发生的中位时间为33天(范围:3~333天)。68例患者中45例接受了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每天至少40mg泼尼松或等效药物)。3例患者还接受了麦考酚酯治疗。9例患者终止度伐利尤单抗治疗。31例患者痊愈。免疫介导性结肠炎在度伐利尤单抗单药治疗的综合安全性数据库中,58例(1.9%)患者发生免疫介导性结肠炎或腹泻,包括9例(0.3%)患者发生3级事件和2例(<0.1%)患者发生4级事件。至该事件发生的中位时间为70天(范围:1~394天)。58例患者中38例接受了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每天至少40mg泼尼松或等效药物)。1例患者还接受英夫利西单抗治疗,1例患者还接受了麦考酚钠治疗。9例患者终止度伐利尤单抗治疗。43例患者痊愈。免疫介导性内分泌疾病免疫介导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在度伐利尤单抗单药治疗的综合安全性数据库中,245例(8.2%)患者发生免疫介导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包括4例(0.1%)患者发生3级事件。至该事件发生的中位时间为85天(范围:1~562天)。在245例患者中,240例患者接受激素替代疗法,6例患者接受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每天至少40mg泼尼松或等效药物)治疗免疫介导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无患者因免疫介导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终止度伐利尤单抗治疗。免疫介导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在度伐利尤单抗单药治疗的综合安全性数据库中,50例(1.7%)患者发生免疫介导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无3级或4级病例。至该事件发生的中位时间为43天(范围:1~196天)。50例患者中46例接受药物治疗(甲巯咪唑、卡比马唑、丙基硫氧嘧啶、高氯酸钠、钙通道阻滞剂或β受体阻滞剂),11例患者接受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治疗,该11例患者中4例接受高剂量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每天至少40mg泼尼松或等效药物)。1例患者因免疫介导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终止度伐利尤单抗治疗。39例患者痊愈。20例患者在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免疫介导性甲状腺炎在度伐利尤单抗单药治疗的综合安全性数据库中,12例(0.4%)患者发生免疫介导性甲状腺炎,包括2例(<0.1%)患者发生3级事件。至该事件发生的中位时间为49天(范围:14~106天)。在12例患者中,10例患者接受激素替代治疗,1例患者接受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每天至少40mg泼尼松或等效药物)。1例患者因免疫介导性甲状腺炎终止度伐利尤单抗治疗。3例患者在发生甲状腺炎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免疫介导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在度伐利尤单抗单药治疗的综合安全性数据库中,14例(0.5%)患者发生免疫介导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包括3例(<0.1%)患者发生3级事件。至该事件发生的中位时间为146天(范围:20~547天)。14例患者全部接受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治疗;该14例患者中4例接受了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每天至少40mg泼尼松或等效药物)。所有患者均未因免疫介导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终止度伐利尤单抗治疗。3例患者痊愈。免疫介导性1型糖尿病在度伐利尤单抗单药治疗的综合安全性数据库中,1例(<0.1%)患者发生3级免疫介导性1型糖尿病。至该事件发生的时间为43天。该患者恢复但伴有后遗症,需要长期接受胰岛素治疗,并因免疫介导性1型糖尿病永久终止度伐利尤单抗治疗。免疫介导性垂体炎/垂体功能减退症在度伐利尤单抗单药治疗的综合安全性数据库中,2例(<0.1%)患者发生免疫介导性垂体炎/垂体功能减退症,均为3级。至该事件发生的中位时间为44天和50天。2例患者均接受了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每天至少40mg泼尼松或等效药物),1例患者因免疫介导性垂体炎/垂体功能减退症终止度伐利尤单抗治疗。免疫介导性肾炎在度伐利尤单抗单药治疗的综合安全性数据库中,14例(0.5%)患者发生免疫介导性肾炎,包括2例(<0.1%)患者发生3级事件。至该事件发生的中位时间为71天(范围:4~393天)。9例患者接受了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每天至少40mg泼尼松或等效药物),1例患者接受了麦考酚钠治疗。5例患者终止度伐利尤单抗治疗。8例患者痊愈。免疫介导性皮疹在度伐利尤单抗单药治疗的综合安全性数据库中,50例(1.7%)患者发生免疫介导性皮疹或皮炎(包括类天疱疮),包括12例(0.4%)患者发生3级事件。至该事件发生的中位时间为43天(范围:4~333天)。50例患者中23例接受了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每天至少40mg泼尼松或等效药物)。3例患者终止度伐利尤单抗治疗。32例患者痊愈。输液相关反应在度伐利尤单抗单药治疗的综合安全性数据库中,49例(1.6%)患者发生输液相关反应,包括5例(0.2%)患者发生3级事件。无4级或5级事件。实验室检查异常在接受度伐利尤单抗单药治疗的患者中,由基线变为3级或4级实验室检查异常的患者比例如下:2.4%患者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3.6%患者为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0.5%患者为血肌酐升高,5.7%患者为淀粉酶升高,5.6%患者为脂肪酶升高。由基线时TSH≤ULN变为TSH>ULN(任何级别)的患者比例为18.8%,由基线时TSH≥正常值下限(LLN)变为TSH<LLN(任何级别)的患者比例为18.1%。在接受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患者中,由基线变为3级或4级实验室检查异常的患者比例如下:6.4%患者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6.5%患者为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4.2%患者为血肌酐升高,6.4%患者为淀粉酶升高以及11.7%患者为脂肪酶升高。由基线时TSH≤ULN变为TSH>ULN(任何级别)的患者比例为20.3%,由基线时TSH≥LLN变为TSH<LLN(任何级别)的患者比例为24.1%。免疫原性度伐利尤单抗单药治疗的免疫原性是基于2280例接受度伐利尤单抗10mg/kg每2周一次,或20mg/kg每4周一次单药治疗且可评价是否存在抗药抗体(ADA)的患者的汇总数据。69例(3.0%)患者的治疗中出现ADA检测呈阳性。在0.5%(12/2280)患者中检测到抗度伐利尤单抗的中和抗体(nAb)。ADA的存在对安全性不具有临床意义的影响。患者数量不足以确定ADA对疗效的影响。基于群体药代动力学(PK)分析,预期ADA阳性患者的暴露量略低,但与典型患者相比,PK暴露量减少程度不超过30%,认为无临床意义。在多项Ⅲ期研究中,度伐利尤单抗与其他治疗药物联合治疗的患者中,0%-10.1%患者出现治疗中出现的ADA。在度伐利尤单抗与其他治疗药物联合治疗的患者中,0%-1.7%患者检测到度伐利尤单抗中和抗体。ADA的存在对药代动力学或安全性无明显影响。老年人在老年(≥65岁)和年轻患者之间未报告总体安全性差异。在PACIFIC、CASPIAN和TOPAZ-1研究中,75岁及以上患者的安全性数据十分有限,无法得出该人群的结论。
【
英飞凡禁忌】
对活性成份或者[成份]章节所列任何辅料过敏者禁用。
【
英飞凡注意事项】
1.可追溯性为提高生物药品的可追溯性,应清楚记录给予药品的商品名及批号。2.免疫介导性肺炎发生在接受英飞凡治疗患者中的免疫介导性肺炎或间质性肺疾病,定义为需要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治疗,且无明确其他病因(见[不良反应])。非感染性肺炎和放射性肺炎在接受肺部放疗治疗的患者中经常观察到放射性肺炎,且非感染性肺炎和放射性肺炎的临床表现非常相似。在PACIFIC研究中,对于试验开始前1~42天内完成至少2个疗程同步放化疗的患者,在度伐利尤单抗治疗组中161例(33.9%)患者发生非感染性肺炎或放射性肺炎,安慰剂组中58例(24.8%)患者发生非感染性肺炎或放射性肺炎,包括3级事件(3.4%vs.3.0%)和5级事件(1.1%vs.1.7%)。应监测患者的肺部炎症和放射性肺炎体征和症状。疑似非感染性肺炎应通过放射影像学确诊,并排除其他传染性和疾病相关病因,且按照表2建议进行治疗。3.免疫介导性肝炎发生在接受英飞凡治疗的患者中的免疫介导性肝炎,定义为需要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治疗,且无明确其他病因(见[不良反应])。根据临床评价,在英飞凡治疗前和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患者异常的肝脏检查。免疫介导性肝炎应按照表2建议进行治疗。4.免疫介导性结肠炎发生在接受英飞凡治疗患者中的免疫介导性结肠炎或腹泻,定义为需要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治疗,且无明确其他病因(见[不良反应])。应监测患者结肠炎或腹泻的体征和症状,并按照表2建议进行治疗。5.免疫介导性内分泌疾病免疫介导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腺炎接受英飞凡治疗的患者中已发生免疫介导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后可能会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见[不良反应])。根据临床评价,在英飞凡治疗前和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患者异常的甲状腺功能检查。免疫介导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腺炎应按照表2建议进行治疗。免疫介导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接受英飞凡治疗的患者中已发生免疫介导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见[不良反应])。应监测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临床体征和症状。对于症状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应按照表2建议对患者进行治疗。免疫介导性1型糖尿病接受英飞凡治疗的患者中已发生免疫介导性1型糖尿病,可首先表现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如果未能早期发现,可导致致命结果。(见[不良反应])。应监测患者1型糖尿病的临床体征和症状。对于症状性1型糖尿病,应按照表2建议对患者进行治疗。免疫介导性垂体炎/垂体功能减退症接受英飞凡治疗的患者中已发生免疫介导性垂体炎或垂体功能减退症(见[不良反应])。应监测患者垂体炎或垂体功能减退症的临床体征和症状。对于症状性垂体炎或垂体功能减退症,应按照表2建议对患者进行治疗。6.免疫介导性肾炎发生在接受英飞凡治疗的患者中的免疫介导性肾炎,定义为需要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治疗,且无明确其他病因(见[不良反应])。在英飞凡治疗前和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患者异常的肾功能检查,并按照表2建议进行治疗。7.免疫介导性皮疹发生在接受英飞凡治疗患者中的免疫介导性皮疹或皮炎(包括类天疱疮),定义为需要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治疗,且无明确其他病因(见[不良反应])。在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中已报告了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或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事件。应监测患者皮疹或皮炎的体征和症状,并按照表2建议进行治疗。8.免疫介导性心肌炎免疫介导性心肌炎在接受英飞凡治疗的患者中发生,可能是致死性的(见[不良反应])。应监测患者免疫介导性心肌炎的体征和症状,并按照表2建议进行治疗。9.其它免疫介导的不良反应鉴于英飞凡的作用机制,可能出现其他潜在免疫介导的不良反应。在接受度伐利尤单抗单药治疗的患者中已观察到以下免疫相关不良反应:重症肌无力、肌炎、多发性肌炎、脑膜炎、脑炎、格林巴利综合征、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和胰腺炎(见[不良反应])。应监测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并按照表2中其他免疫介导的不良反应的建议进行治疗。10.输液相关反应应监测患者输液相关反应的体征和症状。在接受英飞凡治疗的患者中已报道了重度输液相关反应(见[不良反应])。输液相关反应应按照表2建议进行治疗。11.临床试验中排除的患者临床试验中排除了具有以下状况的患者:基线ECOG体能状态评分≥2;有活动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研究开始前2年内有既往记录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史;重度免疫介导的不良反应病史;需要全身性免疫抑制治疗的疾病,除全身性糖皮质激素的生理剂量(≤10mg/天泼尼松或等效药物)外;未得到控制的并发疾病;活动性肺结核,或乙肝,或丙肝,或HIV感染,或英飞凡治疗开始前或开始后30天内接受减毒活疫苗的患者。在缺乏数据的情况下,仔细考虑个体潜在获益/风险后,上述人群中应谨慎使用度伐利尤单抗。尚不清楚预防性颅内照射(PCI)联合英飞凡在ES-SCLC患者中的安全性。关于每项特定研究的排除标准的更多信息见[药效学]。
【
英飞凡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有生育能力妇女在度伐利尤单抗治疗期间以及度伐利尤单抗末次给药后至少3个月内,有生育能力妇女应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妊娠尚无妊娠妇女使用度伐利尤单抗的相关数据。基于其作用机制,度伐利尤单抗可能影响妊娠维持,在小鼠同种异体妊娠模型中,显示PD-L1信号通路阻断可导致胎仔丢失增加。动物研究结果显示度伐利尤单抗无生殖毒性(见[药理毒理])。已知人IgG1可穿过胎盘屏障,动物研究证实度伐利尤单抗存在胎盘转移。妊娠妇女给药时度伐利尤单抗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不建议在妊娠期间和在治疗期间以及末次给药后至少3个月内未使用有效避孕措施的有生育能力妇女中使用度伐利尤单抗。母乳喂养尚不清楚度伐利尤单抗是否可分泌至人类乳汁中。食蟹猴的现有毒理学数据显示,出生后第28天乳汁中度伐利尤单抗水平较低。在人体中,抗体可能转移至母乳中,但对新生儿的吸收和伤害可能性尚不清楚。但是,不能排除母乳喂养婴儿的潜在风险。必须在考虑母乳喂养对婴儿的获益和治疗对妇女的获益之后,决定是否停止母乳喂养或终止/放弃度伐利尤单抗治疗。生育力尚无度伐利尤单抗对人或动物生育力潜在影响的数据。
【
英飞凡儿童用药】
尚未确定英飞凡在儿童和18岁以下青少年中的安全性和疗效。尚无可用数据。
【
英飞凡老年用药】
老年患者(≥65岁)无需调整剂量。在PACIFIC、CASPIAN和TOPAZ-1研究中,75岁及以上患者的安全性数据有限,以致无法针对该人群得出结论。
【
英飞凡药物相互作用】
不建议在开始度伐利尤单抗治疗前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除了生理剂量的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泼尼松≤10mg/天或等效药物)外,因为其可能干扰度伐利尤单抗的药效学活性和疗效。但是,开始度伐利尤单抗治疗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后,可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见[注意事项])。尚未正式实施度伐利尤单抗的药代动力学(PK)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由于度伐利尤单抗的主要消除途径是通过网状内皮系统进行蛋白质分解代谢或靶点介导的分解代谢,因此预期不会发生代谢性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在CASPIAN研究中评估了度伐利尤单抗与依托泊苷、卡铂或顺铂的PK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并且显示与度伐利尤单抗联合治疗不会影响依托泊苷、卡铂或顺铂的PK。另外,基于群体PK分析,联合依托泊苷、卡铂或顺铂未对度伐利尤单抗的PK产生有临床意义的影响。
【
英飞凡药物过量】
尚无度伐利尤单抗药物过量数据。若药物过量,应密切监测患者不良反应的体征或症状,并立即采取适当的对症治疗。
【
英飞凡临床药理】
作用机制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可在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细胞和肿瘤相关免疫细胞上表达,其表达可被炎症信号(如IFN-Y)诱导。PD-L1通过与PD-1和CD80(B7.1)的相互作用阻断T细胞功能和激活。PD-L1通过与其受体结合降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增殖和细胞因子的生成。度伐利尤单抗是一种人免疫球蛋白G1kappa(IgG1k)单克隆抗体,可与PD-L1结合并阻断PD-L1与PD-1和CD80(B7.1)的相互作用。阻断PD-L1/PD-1和PD-L1/CD80相互作用可避免免疫抑制,度伐利尤单抗不会诱导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细胞毒性(ADCC)。在共移植人肿瘤和免疫细胞异种移植小鼠模型中,度伐利尤单抗阻断PD-L1后可增加体外T细胞的活化,并使肿瘤体积缩小。药效学基于模型模拟的患者给予1500mg每4周一次给药的稳态AUC,谷浓度和峰浓度较10mg/kg每2周一次给药的暴露分别高6%,低19%和高55%。基于PK模型以及暴露-安全性关系,在体重>30kg的NSCLC患者给予1500mg每4周一次较10mg/kg每2周一次的疗效和安全性没有预期的具有临床意义的差异。药代动力学度伐利尤单抗的药代动力学已在患者中进行了研究,剂量范围为0.1mg/kg(已批准的推荐剂量的0.01倍)~20mg/kg(已批准的推荐剂量的2倍),每2、3或4周给药一次。当每2周给药一次、剂量<3mg/kg(0.3倍已批准的推荐剂量)时,药代动力学暴露量的增加大于剂量增加比例;在剂量≥3mg/kg时,药代动力学暴露量的增加与剂量成正比。在大约第16周时达到稳态。度伐利尤单抗的药代动力学单药研究和与化疗联合的结果基本一致。分布稳态分布容积(Vss)的几何平均值(变异系数%[CV%])为5.6(18%)L。消除度伐利尤单抗的清除率随时间而减少,相对于基线值平均最大减少(CV%)约23%(57%),第365天稳态清除率(CLss)的几何平均值(CV%)为8.2mL/h(39%);CLss的减少不具有临床意义。基于基线时的CL,终末半衰期的几何平均值(CV%)约为18(24%)天。特殊人群基于年龄(19-96岁)、体重(31~149kg)、性别、人种(白人、黑人、亚洲人、夏威夷原住民、太平洋岛民或美洲印第安人)、白蛋白水平(4~57g/L)、乳酸脱氢酶水平(18~15,800U/L)、肌酐水平、可溶性PD-L1(67~3,47Opg/mL)、肿瘤类型(NSCLC、SCLC和BTC)、不同程度的器官损害,包括轻度至中度肾损害(CLcr30-89mL/min)、轻度至中度肝损害(胆红素≤3xULN和任何AST)或ECOG/WHO体能状态,度伐利尤单抗的药代动力学无临床意义差异。尚不清楚重度肾功能损害(CLcr15~~29mL/min)或重度肝损害(胆红素>3×ULN和任何AST)对度伐利尤单抗药代动力学的影响。药物遗传学无相关研究或可靠参考文献
【
英飞凡临床试验】
非小细胞肺癌PACIFIC在PACIFIC研究(NCT02125461,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中评估了英飞凡的疗效,参与本研究的患者为不可切除的Ⅲ期NSCLC患者,在开始接受研究药物前42天内,至少完成2个疗程铂类化疗和放疗的同步治疗,并且WHO体力状况为0或1。该研究排除了下列患者:同步放化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患者,研究开始后2年内患有活动性或既往记录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或所患病症需要进行全身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按性别、年龄(<65岁vs.≥65岁)和吸烟史(吸烟者vs.非吸烟者)进行随机化分层。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接受度伐利尤单抗10mg/kg或安慰剂静脉注射,每2周一次,持续12个月,或直至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或根据RECISTv1.1标准确定的疾病进展。对肿瘤状态进行评估,每8周一次。主要疗效结果的测量指标为BICR根据RECISTv1.1标准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其他疗效结果测量指标包括BICR评估的ORR和DoR。共随机入组713例患者:度伐利尤单抗组476例患者,安慰剂组237例患者。研究人群具有下列特征:中位年龄64岁(范围:23岁~90岁);70%为男性;69%为白人,27%为亚洲人;16%为目前吸烟者,75%为戒烟者,9%为从未吸烟者;51%患者WHO体力状况为1;53%为ⅢA期,45%为ⅢB期;46%为鳞状细胞癌,54%为非鳞状细胞癌。所有患者均按照方案接受根治性放疗,其中92%患者总辐射剂量为54Gy~66Gy;99%患者同时接受铂类化疗(55%接受顺铂,42%接受卡铂,2%接受顺铂和卡铂的轮换治疗)。基于299例事件(占计划事件总数的61%)进行预先规定的OS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随机到度伐利尤单抗组患者OS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基于371例事件(占计划事件总数的81%)进行预先规定的PFS分析,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随机到度伐利尤单抗组患者PFS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请见表4和图1、图2。表4PACIFIC研究的疗效结果a2017年2月13日数据截止时PFS的主要分析。2018年3月22日数据截止时OS和PFS2的主要分析。b2021年1月11日数据截止时的随访OS和PFS分析。c根据RECISTv1.1标准,基于基线时具有可测量病灶的ITT人群亚组;在同步放化疗后0-42天内和开始研究药物治疗前对度伐利尤单抗组(N=443)、安慰剂组(N=213)进行的评估。NR:未达到NA:不适用图1.OS的Kaplan-Meier曲线图2.PFS的Kaplan-Meier曲线小细胞肺癌(SCLC)CASPIAN在CASPIAN(一项随机、多中心、活性药物对照、开放性试验)(NCT03043872)中研究了既往未接受过治疗的ES-SCLC患者中度伐利尤单抗与依托泊苷和卡铂或顺铂联合治疗的有效性。入选患者的WHO体能状态为0或1,适合接受含铂化疗方案作为SCLC的一线治疗。脑转移无症状或脑转移已治疗的患者均可入选本研究。铂类药物的选择由研究者决定,并需考虑患者的肌酐清除率。有胸部放射治疗史;活动性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史;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副肿瘤综合征;活动性或既往记录的自身免疫性或炎性疾病;首次给药前14天内使用过全身性免疫抑制剂(生理剂量的全身性皮质类固醇除外)的患者不可入选本研究。按照周期1计划的铂类药物治疗(卡铂或顺铂)进行分层随机化。基于对以下治疗方案的比较,评价了英飞凡治疗ES-SCLC的有效性:第1天度伐利尤单抗1500mg联合研究者选择的卡铂(AUC5或6mg/mL/min)或顺铂(75-80mg/m2);以及在各周期(每21天为1周期)第1、2、3天静脉注射依托泊苷(80-100mg/m2),持续治疗4个周期,继之以度伐利尤单抗1500mg每4周一次,直至发生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或者第1天研究者选择的卡铂(AUC5或6mg/mL/min)或顺铂(75-80mg/m2),以及在各周期(每21天为1周期)第1、2和3天静脉注射依托泊苷(80-100mg/m2),最多6个周期。化疗结束后,根据研究者的判断,进行预防性颅脑照射(PCI)。如果患者的临床状况稳定,并且研究者确定具有临床获益,则允许在疾病进展后继续进行度伐利尤单抗单药治疗。主要有效性结局指标是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vs.化疗的总生存期(OS)。其他有效性结局指标为研究者根据RECIST1.1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缓解率(ORR)。研究人群的特征为:中位年龄63岁(范围:28-82岁);40%患者的年龄在65岁或65岁以上;70%为男性;84%为白人,15%为亚洲人,0.9%为黑人;65%患者的WHO/ECOGPS评分为1;93%为戒烟者/目前吸烟者。90%的患者患有Ⅳ期疾病,10%的患者基线时存在脑转移。共计25%的患者接受顺铂治疗,74%的患者接受卡铂治疗。在化疗组中,57%的患者接受了6个周期的化疗,%的患者接受了PCI。在计划的期中(主要)分析中,研究证明,度伐利尤单抗+依托泊苷XxX铂类药物联合治疗组(组2)与依托泊苷XxX铂类药物单药治疗组(组3)相比,OS出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善[HR=0.73(95%CI:0.591,0.909),p=0.0047]。计划最终分析(DCO:2020年01月27日)的OS结果总结见表5。计划的长期OS随访分析(DCO:2021年03月22日)(中位随访时间:39.3个月)的OS结果见表5。度伐利尤单抗XxX依托泊苷XxX铂类药物联合治疗组(组2)与依托泊苷XxX铂类药物单药治疗组(组3)相比,OS持续改善。OS的Kaplan-Meier曲线见图3。表5CASPIAN研究的OS结果a在数据截止日期2021年03月22日时的长期随访OS分析。b使用经周期1计划铂类药物治疗(卡铂或顺铂)校正的分层对数秩检验,并使用相关性秩检验进行了分析。c期中分析时(数据截止日期2019年03月11日),OSp值为0.0047,根据采用O‘BrienFleming界值的Lan-DeMetsα消耗函数和实际观测到的事件数量,OSp值满足总体双侧α为4%时证明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界值为0.0178。NA:不适用图3CASPIAN研究中总生存期的Kaplan-Meier曲线(DCO:2021年03月22日)主要分析时,研究者评估的PFS(占计划事件总数的96%)HR为0.78(95%CI:0.65,0.94),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组的中位PFS为5.1个月(95%CI:4.7,6.2),化疗组为5.4个月(95%CI:4.8,6.2)。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组和化疗组中研究者评估的确认的ORR分别为68%(95%CI:62%,73%)和58%(95%CI:52%,63%)。基于人口学、地理区域、卡铂或顺铂使用情况和疾病特征,在各预先规定亚组间一致观察到,与接受依托泊苷XxX铂类药物单药治疗的患者相比,OS改善有利于接受度伐利尤单抗XxX依托泊苷XxX铂类药物联合治疗的患者。CASPIAN中国队列研究人群特征为:中位年龄为62岁(范围:41至81岁);33%的患者年龄为65岁或65岁以上;85%为男性;76%患者的WHO/ECOGPS评分为1;80%患者为既往吸烟者/当前吸烟者。93%患者患有Ⅳ期疾病,15%患者在基线时存在脑转移。共有52%的患者接受顺铂治疗,48%的患者接受卡铂治疗。在化疗组中,52%的患者接受了6个周期的化疗。OS结果总结见表6和图4。表6CASPIAN中国队列的OS结果1使用按周期1计划铂类药物治疗(卡铂或顺铂)校正的分层对数秩检验,并使用相关性秩检验进行了分析。NR=未达到。数据截止日期:2020年01月06日图4CASPIAN中国队列中总生存期的Kaplan-Meier曲线研究者评估的PFSHR为1.00(95%CI:0.68,1.48),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组中位PFS为4.9个月(95%CI:4.7,5.5),而化疗组为5.5个月(95%CI:4.9,6.3)。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组和化疗组中,研究者评估的确认的ORR分别为65.6%和71%。胆道癌TOPAZ-1在TOPAZ-1(NCT03875235)中研究了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BTC患者的有效性,TOPAZ-1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试验,入组了685例经组织学证实的局部晚期不能切除或转移性BTC患者,这些患者既往未接受过全身治疗。术后>6个月疾病复发和/或完成辅助治疗的患者符合条件。患者的ECOG体能状态为0和1,并且根据RECIST1.1至少有一个靶病灶。壶腹癌患者;活动性或既往记录过自身免疫性或炎症性疾病;HIV感染或活动性感染,包括结核病或丙型肝炎;当前或既往在度伐利尤单抗首次给药前14天内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的患者不合格。按疾病状态(复发vs.最初不能切除)和原发性肿瘤部位(肝内胆管癌[ICCA]vs.肝外胆管上皮细胞癌[ECCA]vs.胆囊癌症[GBC])对随机化分层。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接受:?每个周期(21天)的第1天度伐利尤单抗1,500mgXxX第1天和第8天吉西他滨1,000mg/m2和顺铂25mg/m2,最长8个周期,之后度伐利尤单抗1,500mg每4周一次,或?在每个周期(21天)的第1天给予安慰剂XxX在第1天给予吉西他滨1,000mg/m2和顺铂25mg/m2,最长8个周期,之后每4周给予安慰剂。英飞凡或安慰剂治疗应持续进行,直至出现疾病进展或不能耐受的毒性。如果研究者确定患者的临床状况稳定并可获得临床获益,则允许在疾病进展后继续治疗。主要有效性结果指标为总生存期(OS)。其他有效性结果指标包括研究者根据RECISTv1.1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缓解率(ORR)和缓解持续时间(DoR)。肿瘤评估在随机化后前24周内每6周进行一次,之后每8周进行一次,直至确认的客观疾病进展。研究人群特征为:50%为男性,中位年龄为64岁(范围20-85岁),47%为65岁或以上;56%为亚洲人,37%为白人,2%为黑人或非裔美国人,0.1%为美洲印第安人或阿拉斯加原住民,4%为其他;51%的ECOGPS为1;56%患者原发肿瘤部位为ICCA、19%为ECCA和25%为GBC;20%的患者为复发性疾病;86%的患者为转移性疾病,14%的患者为局部晚期疾病。在预先计划的期中分析中,试验数据表明与安慰剂联合化疗组相比,随机分配至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组患者的OS和PFS的改善达到统计学显著性。TOPAZ-1的有效性结果总结见表7。表7.TOPAZ-1研究的有效性结果aa分析的数据截止日期为2021年08月11日。b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使用Brookmeyer-Crowley法计算中位值的CI。c使用分层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HR分析,使用分层对数秩检验计算p值,两者均根据疾病状态和原发肿瘤部位进行调整。d中期分析时(数据截止日期:2021年08月11日),OSp值为0.021,在0.03的显著性水平上(基于4.9%的总体双侧α水平,采用Lan-DeMetsα消耗函数和O‘BrienFleming界值,按照实际发生的事件数计算)达到统计显著。e中期分析时(数据截止日期:2021年08月11日),PFSp值为0.001,在0.0481的显著性水平上(基于4.9%的总体双侧α水平,采用Lan-Demetsα消耗函数和Pocock界值,按照实际观察到的事件数计算)达到统计显著。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组研究者评估的ORR为27%(95%CI:22%-32%),化疗组为19%(95%CI:15%-23%)。图5:OS的Kaplan-Meier曲线(数据截止日期2022年2月25日的OS随访分析)中国亚组的结果与全球结果一致。
【
英飞凡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可在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细胞和肿瘤相关免疫细胞上表达,其表达可被炎症信号(如IFN-γ)诱导。PD-L1通过与PD-1和CD80(B7.1)的相互作用阻断T细胞功能和激活。PD-L1通过与其受体结合降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增殖和细胞因子的生成。度伐利尤单抗是一种人免疫球蛋白G1kappa(IgG1κ)单克隆抗体,可与PD-L1结合并阻断PD-L1与PD-1和CD80(B7.1)的相互作用。阻断PD-L1/PD-1和PD-L1/CD80相互作用可避免免疫抑制,度伐利尤单抗不会诱导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细胞毒性(ADCC)。在共移植人肿瘤和免疫细胞异种移植小鼠模型中,度伐利尤单抗阻断PD-L1后可增加体外T细胞的活化,并使肿瘤体积缩小。毒理研究遗传毒性:尚未进行遗传毒性研究生殖毒性:尚未进行动物生育力毒性试验。度伐利尤单抗性成熟食蟹猴3个月的重复给药毒理试验显示,度伐利尤单抗对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无明显作用。文献报道,PD-1/PD-L通路可有助于维持母体对胎儿的免疫耐受,从而在维持妊娠中发挥重要作用。小鼠同种异体妊娠模型中,抑制PD-L1信号可导致胎儿流产率增加。在食蟹猴生殖毒性试验中评价了度伐利尤单抗对产前和产后胎仔发育的影响。从确定妊娠至分娩期间持续给予度伐利尤单抗,暴露水平比推荐的临床剂量10mg/kg(基于AUC)下观察到的暴露水平高约6~20倍。给予度伐利尤单抗可导致早产、流产(流产和死胎)和新生幼仔死亡率增加。产后第1天,在幼仔血清中检测到度伐利尤单抗,提示度伐利尤单抗可通过胎盘转运。基于作用机制,胎仔暴露度伐利尤单抗可能导致免疫介导的疾病风险或正常免疫反应发生改变的风险增加,曾有报道PD-1敲除小鼠出现免疫介导的疾病。致癌性:尚未进行致癌性研究。其他:动物模型显示,抑制PD-L1/PD-1信号通路可导致某些感染的严重程度增加,以及炎症反应增强。与野生型对照组相比,PD-1基因敲除小鼠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可见出生存期明显缩短,该结果与这些动物体内细菌增殖和炎症反应增加有关。研究还显示,PD-L1和PD-1敲除小鼠在感染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后生存率降低。
【
英飞凡贮藏】
于2-8℃下避光贮存。不得冷冻。不得振荡。
【
英飞凡包装】
玻璃瓶装。1支/盒。
【
英飞凡有效期】
36个月
【
英飞凡执行标准】
进口药品注册标准:JS20190002
【
英飞凡批准文号】
500mg/10mL:国药准字SJ20190038120mg/2.4mL:国药准字SJ20190039
【
英飞凡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
名称:AstraZenecaUKLimited注册地址:1FrancisCrickAvenue,CambridgeBiomedicalCampus,Cambridge,CB20AA,英国
【
英飞凡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CatalentIndiana,LLC生产地址:1300SouthPattersonDrive,Bloomington,IN47403,美国
【
英飞凡包装厂】
名称:AstraZenecaAB包装地址:Forskargatan18,Sodert?lje,15136,瑞典
【
英飞凡境内联系人】
名称: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注册地址:无锡市新区黄山路2号邮政编码:214028质量投诉电话:4008281755,8008281755产品信息免费咨询电话:4008208116,8008208116
这有度伐利尤单抗注射液(英飞凡)说明书/副作用/效果、不良反应、适应症、生产企业、性状、用法用量、批准文号、有效期禁忌症及其价格等信息,欲了解更多详情,请您